重庆五中院:毒品犯罪越来越隐蔽和多样化

30.06.2015  14:02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一审毒品案件占受理刑事案件的首位。调研显示,当前毒品犯罪呈涉案数量大、合成毒品多、无业人员占主流、犯罪手段及交易方式越来越隐蔽和多样化等特点。

      据重庆五中院刑一庭副庭长洪涛介绍,2014年以来该院审理涉甲基苯丙胺10公斤以上的毒品犯罪案件4起,其中被告人蒋某某贩卖、运输毒品案,涉案毒品逾27公斤、麻古20000余颗;被告人袁某某贩卖毒品案,涉案冰毒近48公斤;被告人杨某等人特大贩卖、运输毒品案,涉案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15公斤及55.8万颗。

    调研表明,当前合成毒品占比较大,且主要来源于云南。在毒品种类方面,海洛因、甲基苯丙胺仍是最主要的涉案毒品,其中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所占比例较大。2014年以来重庆五中院受理涉毒案件中甲基苯丙胺所占比例大幅超过海洛因。从毒品流出地来看,云南已经逐渐取代成都,成为毒品主要流出地,所受理的大宗毒品案件,涉案毒品甲基苯丙胺均来源于云南。

      据分析,当前涉毒人数众多、无业人员为犯罪主流。2014年以来重庆五中院一审受理毒品案件中,涉案人数众多,其中高某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一案涉案人员多达12人。从文化程度来看,犯罪主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占比达80%以上;从职业来看,无业人员、农民为毒品犯罪主流,占涉毒人员的比例高达86%,且往往有毒品累犯、再犯等情节。

    重庆五中院审理毒品案件显示,毒品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犯罪手段、交易方式越来越隐蔽和多样化。运输毒品案件中,有的将毒品藏匿在物品中,利用邮政快递、委托物流等隐蔽方式运送毒品,有的将毒品藏匿于交通工具如轿车轮胎、车门挡板或改装过的水箱夹层等进行运输,有的采用将毒品吞进肚里或塞入肛门的方式利用人体运毒,运毒方式越来越隐蔽。犯罪分子交易方式也越来越隐蔽,作案时犯罪分子之间分工明确,以手机为联系工具,多是单线联系,相互间也多以绰号相称,并用食品名称等代替毒品称呼,以逃避打击。

    对此,重庆五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加强对制造毒品、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中主观恶性深、罪行极其严重的坚决依法判处死刑,同时加大对引诱、教唆、欺骗、强迫、容留他人吸毒等末端毒品犯罪的处罚力度。充分适用罚金刑或没收财产刑,完善毒品犯罪违法所得追缴机制,提升对毒品犯罪的经济制裁力度,削弱毒品犯罪分子累犯、再犯能力。

      重庆五中院呼吁,重视吸毒人员的心理矫治,帮助其建立拒绝毒品的信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做好待业青年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鼓励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创造财富。

来源:重庆五中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