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作成绩突出

04.01.2017  23:04

 

重庆交通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十二五”以来,按照“抓内涵、促改革、提质量”基本原则,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教学建设,本科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第一, 坚持人才为先,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 师资队伍量增质升。 学校大力实施“1251”“博士化”人才工程,着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博士学位比例由21.8%提高到38%、交通主干学科达到50%。高级职称比例提升近5%。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缘结构得到改善。高层次人才队伍总量明显改观,新增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两江学者”、“巴渝学者”、重庆市名师等20余人次,省部级人才总量达90人次。 二是 教师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出台各类人才资助政策,支持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升。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赴清华大学等培训提升。5年来,选送教师出国培训交流200余人次,参加国内各类培训讲座2000余人次,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320余门次,获得校级以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奖励100余人次。建设了一批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师队伍,新增6个重庆市教学团队。

第二, 强化特色引领,基本形成 有特色、高水平 大学学科专业构架。 一是 学科建设卓有成效。 实施学科归类整合与交叉发展,构建了“特色鲜明、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的学科结构。“十二五”期间,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内涵建设卓有成效,10个市级重点学科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验收,水利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中位列全国十强。 二是 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加大专业投入,出台专业提升计划,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7个专业试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获批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1个、特色学科专业群4个,形成了交通建设类、运输服务类两大优势特色专业集群。

第三, 深化教学改革,全方位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育人体系。 一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修订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严格学籍管理,从顶层设计上把好人才培养关。积极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联合大型行业单位,创办土木工程茅以升班、海外项目管理人才班、CIMA班等实验班,协同培养创新型、专业型、国际化的优秀人才;开办双学位班,每年近700人攻读“管理+工程”“信息+交通”等嵌入式双学位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 着力推进基于案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改革,改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制订实施《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形成了分级分类的规范化课程建设体系。5年来,立项建设各级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90余门,获批国家和市级课程22门,国家和市级规划教材11部。 三是 实践实训体系持续改进。 不断强化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式”基地逐渐向“项目训练式”“专项培训式”等新型综合实践基地转型。5年来,共立项支持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50余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70余项,有力地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开放;获批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道路与桥梁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校外实践基地260余个,国家和市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

第四,优化育人环境,大力改善教育教学的保障条件。 一是 办学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投入近10亿元完成双福校区一期约22万平方米建设工程,二期工程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2017年底,双福还将增加近4万平方米的教学实验用房,师生学习工作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争取到中央与地方共建、交通运输部专项资助近2亿元,建设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等12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条件特别是新办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 教学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健全。 树立正面导向和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十佳教师”和“明德奖学金”评选,设立“科教创新·课堂教学优秀奖”表彰一线优秀教师。“十二五”期间,学校着力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网络评价、教学督导、考风考纪、师德师风等方面出台了系列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举措,开发应用“学生选课管理”“毕业设计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有力保障了校区教学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