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多策并举促进就业工作开展成效显著

24.12.2014  19:06

 

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通过实施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多方协同的市场建设模式、五位一体的指导服务体系等多项举措促进毕业生就业,较好地实现了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一、秉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结合行业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校经长期探索实践,提出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健全社会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机制。一是健全专业申报论证制,在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中,明确将“有利于招生就业”作为重要原则,对申报的新专业从师资、实验条件、社会需求、就业等多方面充分论证,达不到条件的不予开办。二是严格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对已开办但毕业生签约率为55%~70%或招生调剂率为50%~80%的专业,实行橙色、黄色与红色“三级预警”,并按预警级别作调减招生计划、隔年招生、停止招生等预警或退出处理。近5年来,共对18个专业(专业方向)实行预警或退出处理。

(二)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应衔接机制。一是建立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实习、企业经营者走上讲台的双向交流机制,与中交二航局、重庆市外经贸委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双向交流合作;二是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与中铁大桥局、上海航道局、长安汽车等多个企业开办“项目管理人才班”等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班,让每年200余名毕业生直接搭上就业的“直通车”。

(三)建立毕业生社会需求调研和反馈长效机制。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共同参与的社会需求调研长效机制,每年发布《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化和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及时反馈到学校招生、教学等环节,实现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良性互动。

二、健全“巩固—拓展—挖掘”多方协同的市场建设模式

学校每年划拨就业市场建设专项经费50万元左右,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基础保障。

(一)巩固传统、主干就业市场。一是建立并不断更新重点单位资料库,对进库单位进行重点跟踪调研、重点招聘服务,利用产学研合作、市场拓展等时机,巩固与传统主干、重点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二是加强与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业组织及中交、中铁等行业集团的沟通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巩固就业主干市场。

(二)拓展新专业、长线专业、非交通主干类专业就业市场。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形式,积极拓展新专业、长线专业的就业市场。通过积极拓展非工程类的服务性行业、金融业、外贸型企业及大型商贸集团等就业市场,成功吸引了花旗银行、apl、浦项制铁等知名企业定期来校招聘。

(三)积极挖掘隐形就业市场。结合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发展机遇,密切跟踪新行业、新产业、新企业,进一步深化与重庆市交管局、航道局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深度挖掘就业市场。

三、完善“就业—职业—创业”融合互补的指导服务体系

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开展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网络模拟、活动熏陶、指导服务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一)帮助学生规划职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堂教育和依托学生社区建立“职业生涯工作坊”,开展各种专题宣讲指导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科学规划未来职业。

(二)指导学生理性就业。按照集中指导与1对1、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就业思想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举办行业专家有关就业创业的名家讲坛、成绩突出的同行论坛、成功人士的校友访谈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政策与形势,树立科学就业观。

(三)引导学生探索创业。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依托,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云平台”,集课程教学、咨询服务和创业项目孵化于一体,开展大学生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支持创业。2014届毕业生刘佶鑫在校期间注册成立公司,至今营业额已突破一千万元,被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等广泛报道。

(四)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以学校的“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重庆交大就业手机app”为载体,做好校园招聘、校外双选会与网络招聘的组织与服务等工作;以“职业生涯工作坊”“就业咨询室”“创业指导站”为载体,做好线上线下的咨询服务工作。以“职击未来”系列讲座、《职等你来》就业刊物、“就业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等为载体,引导服务学生就业。以大学生就业帮扶基金为载体,以八类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成立校企合作的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基金(10万元),实行“一对一”实名动态援助。

截至目前,学校共与500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招聘合作关系,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7年保持在90%以上,到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就业率达40%;学校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评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主持的就业实践与理论研究项目“面向交通行业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获得2013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