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他乡重庆人 余莹与世界百位名人谈梦想

29.06.2015  10:58

  人物名片

  余莹 自由撰稿人

  ■ 事迹:

  32岁,重庆南岸人。自由撰稿人、环球旅行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曾获“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堡礁看护员”全球前50名,中国大陆唯一入围女性。以个人身份走遍20余个国家及地区,与上百人对话梦想。

  ■ 感言:

  心中有梦想就去做, 不要先自我否定。

  余莹出版的旅游随笔《出发,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

  “梦想”一词,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抽象的词汇。

  然而有那么一个重庆姑娘,将这抽象的“梦想”一词,化为了你我皆可触摸的现实。

  她的名字叫余莹。

  她曾是中国第一名模马艳丽的助理,却在升任其品牌策划总监后莫名辞职,原因只是“这不是我的梦想”。

  她曾从全球近3.5万人中竞争所谓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堡礁看护员”,并成功进入全球前50名,中国大陆唯一入围女性,原因只是因为“梦想看看那片大堡礁”。

  她曾以个人身份走遍20余个国家及地区进行所谓的“采访”,面对挪威公主、波兰财政部长等世界名人时,只问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首次追梦 她感到“梦想不在彼处

  小巧的身材、温婉柔和的语音、简约的打扮,穿过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的寒风,余莹以轻盈的步伐出现在记者眼前。

  很难想象,这个有着婉约江南气质的女孩实际上是个“火爆”的重庆人。

  关于梦想,余莹的同龄人中少有人比她感受更深。

  其他孩子玩沙包的年纪,她却拿着扫帚当话筒和表弟玩“记者采访”的游戏,于是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诞生——当记者。

  16岁那年,带着人生首个梦想,她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这算是我向梦想迈出的第一步吧。”由重庆到北京,梦想的脚步一旦迈出,就再也没停止过。

  顶级香槟、名流舞会、国际T台,对绝大多数女孩而言,这样的场景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梦想。但对余莹而言,她几乎是刚离开象牙塔,就一头栽进了这场梦幻盛宴。

  彼时,她的直接上司叫马艳丽,“中国首个国际名模”以及创立自己国际品牌的美丽女性。

  从马艳丽助理到其公司品牌策划总监,余莹在时尚圈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但没来由地,她在某一天的午夜,打电话告诉马艳丽:

  “姐,我想离开……

  6年之后的北京家中,余莹回忆起那个夜晚的那个决定,话语都有点飘忽而凌乱:“两年时尚圈的生活看起来像梦想,但更梦幻,不真实、很虚浮,难以填充我的内心……

  但究竟什么才能填充她的内心,余莹自己也不知道。她唯一知道的,是梦想不在彼处。

  再次追梦 她直呼“真的等不及

  2009年年初,北京,一辆公交车上,一条新闻播报飘进余莹的耳膜: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面向全世界寻找一位大堡礁看护员……

  公交车中一块移动电视屏幕上,蔚蓝大海、心形珊瑚礁、象牙色海滩,一古铜肤色男子腋下夹着一块白板,上面以蓝色字体写着一句后来撩动世界的话: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6个月里,住绝美海景别墅,在世界上最美的珊瑚礁群潜水、喂鱼、冲浪,写博客与全世界分享,当然,还少不了约合75万元人民币的工资。

  裹着棉衣的余莹,因电视中如画美景和煽动性文字,便在那个拥挤摇晃的公交车厢里,萌生了又一个梦想——我要这份工作,我想看看那片大堡礁。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申请起来像游戏,上传一段60秒英文视频当简介即可。如果排除掉全球200个国家3万多竞争者外,这的确是一件简单而美妙的事。

  余莹连夜撰写解说词:“面对梦想,我真的等不及。

  于是1月的北京,在鼓楼、在南锣鼓巷,多了一个寒风中瑟瑟发抖拿着DV的纤细身影。

  当梦想者迫不及待地努力时,梦想本身似乎也被感召。2月,余莹收到了一封电邮:Ying,感谢你参与“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们从200个国家收到了34684份申请。你的视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现在你被视作前50人的备选人……

  一夜之间,余莹的名字因为进入50强而轰动中国乃至世界,电视、报纸、杂志,都在疯狂追逐她。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只有一个名额,余莹最终落选。其他48名落选者将这份梦想深埋心底作为留念,只有一位落选者选择给昆士兰旅游局写去一封长信,她就是余莹,一个骨子里埋藏着重庆人特有执着的女孩。

  “如果你们有一天想邀请中国的旅行作者的话,请你们想到我。

  年底,昆士兰旅游局回信,邀请她上岛。

  “心中有梦想就去做,不要先自我否定。”余莹坚信,只要肯为梦想付出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成功不一定以这种方式实现,但也肯定会以别的方式回报你。

  以一个落选者的身份却受邀登上大堡礁,余莹平生第一次看到了壮观场景:弧形的海洋上,连绵的珊瑚礁群,五彩斑斓的热带鱼群自由游动。

  “那是一种梦想实现的快乐和满足。”刹那间,余莹顿悟生命中的界域都是自我设定,走多远就意味着生命的界域有多广。

  回国后,余莹在博客上发表游记《大堡礁完美之旅》,单篇文章点击率超过20万次,并在多家杂志上发表旅行文章,向华人读者展现了昆士兰旅游形象。

  追逐梦想就要即刻行动

  “和世界上每一个人谈一次梦想?”在遭遇到各种不解乃至嘲讽后,余莹直接将这个本来不甚确定的疑问句,默默地在心底改成了一个简单陈述句——“出发,和世界上每一个人谈一次梦想。

  梦想也需要现实的支撑。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余莹都在为筹集资金而努力。2010年12月的一个夜里,再一次拉赞助无果后,余莹告诉自己:钱,可以借;用光了,可以再赚。但有些东西,却不可以。

  “当时铁了心。”就在余莹准备破釜沉舟时,凤凰网、微软乃至后来的联想伸来了橄榄枝。

  2011年1月26日,余莹带着自己的梦想开始了与世界对话梦想的旅程。

  第一站,香港。她选择了一个由她家乡命名的落脚点:重庆大厦。尽管选择的原因更多是因为该大厦廉价的房费,但冥冥之中,故乡重庆给予了她这次奇幻梦想之旅太多的精神力量。

  采访挪威公主、波兰财政部长、世界岛王……余莹行程近两万公里,前往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上百人谈梦想的故事,个中酸甜苦辣唯有自知。2012年,余莹出版旅游随笔《出发,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用她逐梦的故事和她故事里的人物,感动了无数人。

  她想与澳大利亚环球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谈梦想。天生没有四肢的胡哲获得过双学士学位,获“澳洲年度青年”称号提名,激励了千百万人。

  但整整一年时间里,余莹用尽了电邮、电话、托人等所有古老和现代的办法,但依旧杳无回音。

  到美国后,余莹再次拨通尼克·胡哲经纪人的电话,却不可思议地获得了同意。当天早晨6点起床,坐公交车、转车、徒步,最终找到尼克·胡哲正在做演讲的一个学校。

  然而见面仅打了个招呼后,尼克·胡哲便说:“我很累了……

  “你怎么好意思说累?我都没说累啊!”那一刻的余莹,爆发出重庆人特有的直率和火爆,以半嗔半怒的语气截住了尼克·胡哲的话头。趁着他愣神的当口,余莹将一年来为了见到他的种种曲折、委屈和不满,以及当天艰难地寻找历程噼里啪啦全部倒了出来。

  尼克·胡哲彻底懵了,好半天回过神来后,却直视她的眼睛真诚地说:“给我一个拥抱吧。”当余莹抱住这个感动过全世界的励志者时,尼克·胡哲认真地说:“我喜欢你。

  余莹事后也承认,若是那些半开玩笑的话语真的伤害到了尼克·胡哲,她会立即道歉。但显然在脱口的那一刹那,她骨子里直率火爆的天性还是占据了上风。

  “无论到哪里,我终究还是个重庆女孩。”余莹的认知里,所有的重庆女性骨子里都是坚韧中带着果断的,而这种特质是追逐梦想必不可少的要素。

  “追逐梦想就要即刻行动。”余莹坚信每个人的梦想都不遥远,关键在于要有一颗即刻行动的心。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

 

选稿编辑:陈梅

链接: http://www.cqrb.cn/xinwen/yaowen/2015-06-29/393437.html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