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颠颠、菜秧秧、enter……重庆人取名自带语音!

23.04.2020  14:03

重庆呆得久了,你会注意到一个事情,

不管什么物件儿,不管它的学名多文艺、多好听,

到了这儿,就像给泼了一瓶卸妆水,

将素颜展现得淋漓尽致,

甚至还用前置摄像头拍下来,公开处刑。

在他们眼中,

什么柑橘、橙子,统统都是柑子,

直截了当、简单粗暴,你品,你细品!

重庆人对身边物什儿的叫法,骚出天际。

逛个菜市场,一堆外地人不知所云的词儿,一个接一个的往外蹦。

嘎嘎,便宜卖”“妹儿勒,盐须带点不?

去买水果,这样的困惑也丝毫没有得到缓解。各种稀奇古怪的调调从小喇叭里传出。

enter,特价39块9一斤,广柑,3块5,耙耙柑,5块5……

小盆友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如果不是亲眼见着,你永远也不知道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是什么。

其实藤藤菜就是空心菜,盐须就是香菜,enter就是樱桃,广柑就是橙子。重庆人就是这么的形象,像这样充满趣味的叫法,根本数不过来。

有些地方,把鱼腥草叫“折耳根”,把红薯藤喊成“红苕巅巅”,把制作榨菜的芥菜头取名“儿菜”……

其实就算当场指认,你也照样不认识。比如:

不要ha,挨到挨到捡”、“不要紧到尝”、“2块6角8一斤,不许缺弟弟”……

总之,重庆人对身边的小物件自己的理解,取名就是这样朴实无华且枯燥。 

地名,也是我重庆的特色之一,重庆的地名就像重庆人一样,充满了随意性和幽默感。

下一站,四公里。

您就听报站吧,从一到十,一个数都没落下。

一号桥,两路口;三倒拐,四公里;五里店,六店子;七星岗,八角井;九坑子,石桥铺。

还有纪念孙中山的“中山一、二、三、四路”;跟抗战有关的“五四路”、“八一路”……

除了数字,重庆人还十分青睐用动物命名 ,这些地名的起名规律都十分天然:

地形像鹅,又处在鹅的脖颈处,就“鹅项颈”吧;;寺庙前有对马一样大的石马,就有了“石马河”;长长的山梁两头小、中间大,像一条蚂蝗,那就“蚂蝗梁”……

如果你以为这就完了?当然不,重庆人的脑回路就像这座城市的路一样,理不清。

正常人记名,总喜欢找关联点,路痴尤甚。某某广场前面的路应该是某某广场路,某某公园旁的公交车站,叫某某公园站,准没错。

这方法用在别处或许有用,但是在重庆如果你这么做,那么,重庆N圈游欢迎你。

人和与人和街,前者在渝北,后者在渝中;磁器口与磁器街,前者在沙坪坝,后者在渝中;童家桥与童心桥前者在沙坪坝,后者在渝北……

如此别致的命名方式,总能个外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毕竟迷路迷的。

在重庆被迫要学两件事,第一,把路理清,第二,把重庆话搞醒活。

因为要想嚯得转,你得学上几句重庆话。

快点喝哦,你勒个人真的嘿锤子哈

锤子了,手机落火锅店了

算球了,给人赔个不是。

铲铲、锤子、球,重庆三大民间常用工具,听起来像是在骂人,但是言子妹摸着良心告诉你:

这不是在骂人,也不是吵架,这真的只是一种语言习惯 ,就像北方人喜欢用说儿化音一样。

你或许会问:“那为什么不说普通话?

言子妹再次真诚地告诉你,不是因为重庆人不说普通话,而是他们认为自己说的斗是普通话。化用张晋吐槽蔡少芬的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重庆人说普通话”。

不过根据言子妹的经验,在重庆说什么话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很努力想用普通话交流,但是在不会说,冒出来的还是重庆话,这类以爷爷婆婆为主;

再则就是,很努力想用普通话交流,说出来的却是椒盐普通话,让外地人似懂非懂,以各种卖场售货员和小商贩为主;

最后一类,不是不会,就是想再等等,具体等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个就以年轻人为主。

图:麻辣脆皮鸡排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幽默有人情味的地界。

原标题:豌豆颠颠、菜秧秧、enter……重庆人取名自带语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春回校园校长寄语 | 重庆市中华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曾菁
重庆市中华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曾菁 【免责声重庆晨网
“渝”战愈勇!武汉长江灯光秀感谢重庆
@人民日报 消息,“渝”战愈勇,“蜀”你最好,重庆晨网
老重庆人的珍贵回忆,你还记得吗?
老重庆人的记忆 也是旧时重庆的珍贵历史片段 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