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他乡重庆人 黄辛热衷推广儿童公益阅读

11.09.2015  12:20

  人物名片

  黄辛 插画师

  ■ 简介:

  1987年生于重庆巴南区。2010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北京。2014年开始专注于儿童公益阅读事业,并创办臻美儿童公益阅读馆。

  ■ 感言: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因为书籍的陪伴而拥有一个更完美的童年。

  小时候,黄辛跟着父亲一起读故事、学画画。2010年,她来到北京成了一名插画师。5年后的今天,她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以臻美儿童阅读馆为起点,将儿童公益阅读的事业带回家乡,以及更多、更远的地方。

  由仓库改造而成的臻美儿童阅读馆并不大,但却是社区附近小朋友最爱去的地方。这里工作日开放半天,节假日全天开放,只需捐一本书就可以成为这里的小会员。“臻美”没有正式员工,由7位志愿者轮流值守,撑起了“臻美”的日常运转。黄辛说,“臻美”取意“至臻完美”,她希望每一位来这里的小读者,都能因为书籍的陪伴而有一个更完美的童年。

  5月17日,记者走进了这间小而美的儿童阅读馆,并和这位年轻的插画师一起分享了她的公益梦。

  要让附近的孩子有好书读

  从朝阳区记者驻地驱车前往丰台区,需要1小时的车程。到达丰台区云岗社区后,从一条幽静的小路拐进一个家属大院,臻美儿童阅读馆就在大院的空坝上。

  初见黄辛,身材清瘦、个子不算高的她给人以文静娇弱的印象。黄辛指着阅读馆门边被漆成淡蓝色的墙告诉记者,上面画的抱着书本的小女孩就是她为臻美儿童阅读馆创作的形象代言人。

  推门进入阅读馆,三排不高的书架分门别类地排列着各类图书;两张塑料长桌旁摆着十几张小凳子;四面的墙上挂着小读者们的手工作品和画作……这间只有16平方米的房间在黄辛的巧妙打造下,已具备了一个阅读馆的基本雏形。

  当天,阅读馆里正进行着一堂做纸壳小恐龙的手工课,孩子们在黄辛的带领下,用白色的硬纸壳做成了五颜六色的立体小恐龙。黄辛说,除了阅读,每周末她都会寻找各种资源在阅读馆里为小读者们举办有意思的小活动。“昨天,我就找做牙医的朋友,给小读者们办了一场爱牙护牙的讲座。”黄辛笑道。

  今年,黄辛为阅读馆添置了专业的图书管理系统,增加了图书外借服务。要知道一年前,这里还是一间闲置多年的仓库。

  2010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黄辛,追随爱情来到男朋友的故乡北京,成为插画师,工作是给附近小学的学生上美术兴趣课和为儿童图书画插画。儿童阅读对黄辛来说,既是工作也是兴趣所在。她注意到,自己所住的云岗社区周边,没有一个正式的儿童阅读场所。就算是最近的丰台儿童图书馆,也要30分钟车程。办一个儿童公益图书阅读馆的想法开始在她心中酝酿。

  2014年4月23日,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中国好书盛典上,一本图文并茂的父爱日记《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给黄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身边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好书读?他们的家长会不会正确地选择儿童图书?这本书的出现让黄辛更加频繁地思考这两个问题,4月底黄辛终于决定自己开办一个儿童公益阅读馆。

   从16平方米小仓库开始的梦想

  要办一个阅读馆,第一步是要有好书。黄辛将自己多年来珍藏的300多本儿童图书捐赠出来,又用发微博、朋友圈等方式,将自己要开儿童公益阅读馆的想法发布出去。她没想到的是,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作家、画家、出版社的支持。赠书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寄到黄辛的手上,不到1个月的时间,黄辛就收到了680本赠书。

  图书基本到位后,黄辛又开始着手寻找场地。在被当地一家文化单位拒绝后,黄辛找到了住地所在的云岗社区。社区罗主任非常赞成黄辛的做法,并积极地与社区领导协商。四五次见面后,罗主任带着黄辛来到了这间当时还是闲置仓库的16平方米小房间。

  “这间小屋虽然稍显破旧,但我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它能够摇身一变,变成我心目中温馨的儿童阅读馆。”黄辛说,房间虽小,却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4年8月31日,臻美儿童阅读馆如期开放,上架的1600余本中外儿童读物涵盖了科普、文学、绘本等各个方面。开馆当天,20多个小读者就把小小的阅读馆挤了个满满当当。

  现在,臻美儿童阅读馆已经有了160余位登记在册的小读者。除了儿童读物,阅读馆里也有适合家长阅读的教育类图书。这里,成了附近家长和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黄辛非常有耐心,经常会在孩子的书籍选择方面给我很实用的建议。”孩子家长王晓磊说。王晓磊是7岁小女孩黄今今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因为黄辛耐心的建议和帮助,附近很多家长都与黄辛成了好朋友。

  而这样的成绩却是黄辛牺牲几乎所有休息时间换来的。开办阅读馆这一年来,黄辛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守在这里,“很少有和朋友聚会的时间,以前一年能回两次重庆,现在每年就春节有空回去了。但是这件事是我目前最想完成的。”黄辛笑道,要把有限的青春用在更有意义的事业上。而开办阅读馆也得到了黄辛丈夫的支持,现在推广儿童公益阅读已成了小两口共同的梦想。

   家乡在心里 梦想在延续

  黄辛出生在巴南区鱼洞,父亲黄继先是巴南区文化馆的一位文学编辑。从姐姐黄莲出生开始,黄继先就坚持为姐妹俩写成长日记,一写就是12年。而在父亲和姐姐的陪伴下,黄辛也爱上了画画和阅读。小学6年级时,黄辛还曾出版过一本绘本童话集《小猫芭比》。“父亲的朋友都是些画家、作家,在这样氛围的熏陶下,我很自然地爱上了画画和阅读。”黄辛说。

  黄辛坦言,家人的影响和儿时的经历,是促使她踏上儿童公益阅读这条路最初的契机。而在黄辛萌发开设儿童开公益阅读馆的想法后,第一个支持她的也是父亲。父亲不仅发动了身边的作家朋友为阅读馆捐书数百册,还在图书的选择上给了黄辛不少建议。“现在我还经常把阅读馆的动态拍给父亲看,等我闲一点,我准备把父亲接到北京,让他亲自验收成果。”黄辛说。

  除了亲人,黄辛最怀念的还有母校川美。离开重庆这几年,每次回家乡,她都会抽时间去母校逛逛。

  在黄辛的记忆里,春天时的母校是最美的,就像一座森林公园。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开遍整个校园,每次上课,黄辛和同学都会选择一条开满了油菜花的田间小路,从油菜花中穿过,一路来到画室。而画室里浓浓的油彩味和同学们埋头作画的场景,对黄辛来说就是梦想最初的样子。

  如今,黄辛的梦想从成为一名儿童插画师变成了推广儿童公益阅读事业,而这个梦想已经有了起点。下一步,她想在家乡重庆也开一家这样的儿童公益阅读馆,并把这份事业带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