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力以赴深化脱贫攻坚

08.11.2017  02:09

  今年以来,特别是在全市深化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以后,全市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以脱贫为底线、致富为目标,按照统筹到区域、精准到人头的基本思路,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支撑保障,加大政策力度,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构建了“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学笃用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陈敏尔同志到重庆担任市委书记后,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到区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先后召开市、区县、乡镇三级5000余人参加的全市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全面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落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制,由市委书记陈敏尔和市长张国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唐良智任常务副组长,4位市领导任副组长,41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由市领导挂帅,组建18个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33个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部实行区县委书记和区县长双组长制。充分发挥区县党委作为本区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乡镇党委一线战斗部、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三个作用”,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市、区县、镇乡、村四级书记齐抓共管。

  坚持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整合38家市属国有企业组建4个帮扶集团,重点帮助彭水、酉阳、城口、巫溪4个县;实施市内区县对口帮扶,组织160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深化鲁渝扶贫协作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签订“1+8”扶贫协作协议,率先建立扶贫爱心网站,资助贫困人口4.4万人。选派驻村工作队2915个、第一书记1688人、驻村工作队员2万余人,落实结对帮扶干部19.9万人,实现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全覆盖。

  二、形成了“目标聚焦、政策汇集、资源聚合”的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的基本原则,始终聚焦“2020年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总目标,始终紧扣“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三大任务,提出到2017年底,开州、云阳、巫山3个区县整体脱贫摘帽,13.6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底,石柱、奉节2个县整体脱贫摘帽,10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9年底,城口、彭水、酉阳、巫溪4个县整体脱贫摘帽,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攻坚目标,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脱贫攻坚的意见》一个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度贫困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等三个具体工作方案,构建“一文三案”深化脱贫攻坚政策框架。各级各部门围绕“一文三案”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办法40余个,形成了“1+3+N”深化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聚力推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3.4亿元,贫困区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149.5亿元,筹集各类社会资金66.1亿元;创新推出“扶贫贷”“贫困扶助贷”“再贷款+”等金融精准扶贫产品30多个,贷款余额达到700多亿元,凝聚了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三、落实了“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精准到人”的帮扶举措

  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科学绘制脱贫任务图、时间表。针对贫困村不同类型,分类推进交通、水利、文化、金融、科技、电商、乡村旅游、就业培训、环境改善、村企结对等十大行业精准扶贫行动。针对不同致贫原因,深入实施产业扶持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资助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生态保护脱贫、保障兜底脱贫“六个一批”精准到户到人帮扶措施。累计安排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资金19.1亿元,推动柑橘、榨菜、生态渔业、草食牲畜、中药材、茶叶、调味品等七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延伸覆盖,支持贫困人口参与林果药桑菜鸡牛羊兔蜂和电商、乡村旅游“10+2”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201个、“网上村庄”电商扶贫服务站91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2家,特色产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62.7万人。借助市级扶贫集团、区县对口帮扶、东西扶贫协作等平台,建立劳务对接机制,培训贫困人口21.9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8.7万人,针对特殊困难贫困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万个。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政策,统筹实施贫困大学生“雨露计划”,资助贫困学生38万人次。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救助“五重保障”制度,对患重病、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施集中医治、居家康养等分类救治和“普惠+特惠”“分级+分类”多重补助,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帮扶59万余人次。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完成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15.39万人。坚持农村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符合条件的20.7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保障,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四、突出了“集中精力、集中火力、聚焦深度”的攻坚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高、一低、三差、三重”识别标准,从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甄选出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实行18位市领导一对一“定点包干制”和“指挥长制”。18个牵头部门选派1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担任驻乡工作队长、50名机关干部到深度贫困乡镇开展驻乡帮扶;市级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精选88名干部到深度贫困乡镇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市、区县累计选派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达500余人,形成了“市领导+市级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度贫困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指挥体系和“驻乡工作队+驻村工作队”的落实体系。集中力量实施稳定脱贫提升、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扶贫提升、生态保护提升、人口素质提升、公共服务提升、村“两委”提升“七大攻坚行动”。建立每日讯息交流、季度报告工作、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奖优罚劣工作制度,确保聚焦聚力、一抓到底。各区县积极开展深度贫困乡镇、贫困村的识别和帮扶工作,累计识别出深度贫困乡镇39个、深度贫困村395个,一对一落实区县领导定点包干,深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切实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五、建立了“常态督查、严格考核、从严执纪”的落实机制

  制定《重庆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市委将脱贫攻坚作为专项巡视重要内容,对未脱贫的9个区县开展全覆盖专项巡视。整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力量,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实行“点对点”通报、“一对一”约谈、“面对面”指导。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区县,落实专人蹲点指导、现场督办。出台《重庆市区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较真从严开展考核评估,对考核结果靠后的,由市委领导约谈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被约谈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达16人次。出台扶贫项目资金民主决策、公示公告、村级义务监督员等十项监管制度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的意见》,逐县签订扶贫领域党风廉政责任书,定期召开扶贫资金监管联席会议,形成了内部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脱贫攻坚以来,针对33个区县开展市级集中大督查20余次,先后问责工作不力的县乡干部100余名,调整不胜任现职的村级党组织书记150余名,召回不在状态的驻村工作队员300余名。

  六、营造了“积极奉献、拼搏进取、攻坚拔寨”的浓厚氛围

  依托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聚焦脱贫故事”“跟着党报去扶贫”等专题专栏。创办《重庆扶贫专报》、《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简讯》,及时宣传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大力推进以村风民俗、自立自强为重点的农村公序良俗建设,积极评选“五好家庭”、建设“六美家园”,建立脱贫退出正向激励机制和脱贫荣誉制度,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推荐评选表彰,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2名,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2个、先进工作者2名,表彰市级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198名。挑选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人、致富带头人、脱贫致富等18名先进典型,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巡回宣讲,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找对致富路子。

  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