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再成假日旅游热点 首进旅游人气榜前十

24.12.2014  18:32
假日旅游已成为人们放松心情、消磨时光、修身养性的首要选择,旅游消费已成为假日生活的重要内容。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重庆各区县、各旅游企业沿二环八射高速旅游带推出了59项含秋游在内的营销活动,使得我市国庆期间旅游市场火爆,据统计,国庆黄金周重庆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57.29万人次,同比增长15.38%;旅游综合收入57.48亿元,同比增长17.23%。 盘点今年十一黄金周,重庆旅游主要呈现如下亮点: 三峡游跻身全国前十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长江三峡游轮旅游,把其作为重庆休闲旅游目的地来培育。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转型,邮轮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游客喜爱,国庆节期间长江三峡旅游保持较好增长势头,纳入市旅游局统计监测的31艘长江三峡五星级及五星级标准邮轮共接待国内游客9682人次,同比增长4.24%,平均载客率80.49%,高于去年同期4.8个百分点。国庆黄金周,一些二三线城市及中西部地区休闲旅游迅速崛起,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长江三峡首次进入“前十”。而境内目的地排名“前十”的依次是上海、三亚、北京、厦门、丽江、西安、桂林、杭州、三峡、南京;热门出发地“前十”则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庆、武汉。 据奉节县旅游局局长邹远江介绍,国庆期间,“穿越夔门  俯瞰三峡”空中游三峡项目首次启动,“国庆1、2日共飞了两天,大概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游客。” 入境游客大幅增长 近年来,随着重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快车道,重庆旅游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旅游市场也越来越成熟。国庆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57.29万人次,同比增长15.38%主要境外组团来渝旅游团队国别(地区)为: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内来渝旅游客源地为:四川、湖北、湖南、贵州、广东、江苏、浙江等。 国庆节前夕,重庆多个旅游景区推出了包括“一元游”和向市民赠票的多种方式吸引游客前往。旅游协会推出17条入境主题旅游线路、50条自驾线路和59项秋游活动。 从相关数据来看,古镇游方面的游客人数对于以往增幅最高。重庆某乡村游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重庆很多区县的古镇附近植被很好,负氧离子密度极高。再加上现在旅游景区的农家乐配套设施与服务都跟了上来,前往古镇游的旅客逐渐增多。” 安居古城接待34.1万人次,同比增长298.47%;龙兴古镇接待8.8万人次,同比增长91.1%;荣昌县万灵古镇接待5.12万人次,同比增长46.29%;龙潭古镇接待5.14万人次,同比增长35.42%  ;中山古镇接待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3%;长寿古镇接待26.7万人次,同比增长9.8%。 196.7万人次选择都市游 都市旅游区的各景点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总接待游客196.7万人次。渝中区洪崖洞接待游客28.7万人次,同比增长9.5%;九龙坡区重庆动物园接待游客25.3万人次,同比增长26.87%;南岸区南山植物园接待游客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2.2%;渝北区园博园接待游客24.4万人次,同比增长19.3%。 温泉旅游超过30万人次 温泉旅游已成为节日期间重庆市民和外地游客来渝休闲的主要选择之一,并吸引了大量市内、市外游客参与。国庆期间,全市温泉旅游接待超过30万人次。 涪陵沙溪温泉接待游客0.43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大渡口南海温泉接待游客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巴南南温泉接待游客9.47万人次,同比增长51.52%;东温泉接待游客13.48万人次,同比增长69.14%。 红色旅游发展正当时 今年是中央号召发展红色旅游10周年。这10年,是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期和红色旅游市场的成熟期。发展形势的持续利好,助推了今年红色旅游持续兴旺。 重庆是红色的革命代表城市,国庆节假日期间大量游客前往红色旅游景区及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游览,缅怀先烈。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潼南杨闇公故里和开县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七天分别接待了2.35万人次、3.38万人次和5.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3.9%、43.83%和26%。 文明旅游逐渐成为主流 长假七天,游客量在增多,但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垃圾量也大大减少。 金佛山景区物管部经理郭浩告诉我们,他们每天有30个清洁工巡山、清理垃圾、检查安全。虽然大部分游客的文明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少部分游客依然表现出不文明习惯。据介绍,金佛山索道上站区域国庆7天清除了10吨垃圾,增加40%,这与游客量大幅增加有关。 国庆期间的万盛黑山谷,7天接待了81244人,同比增加31%。据景区介绍,在7公里长的峡谷中,虽然游客量比较大,但是多数游客都能自觉地不乱丢垃圾,同时景区也派出了大量清扫人员。7天下来,游客增加了3成,而垃圾量却下降了2成。景区认为,这是文明旅游在这个黄金周的突出效果。 旅游行业助推海陆空发展 国庆期间,全市水路客运量平稳,7天运送旅客223171人次,同比下降40.2%。其中,朝天门客运港进出豪华游轮  69  艘次,旅客吞吐量17709  人次,同比增长6.8%  ;朝天门两江游共运行  249  艘次,完成客运量  58932人次,同比下降20.3%。 陆运方面,国庆期间,重庆高速公路全路网通行车辆共605.62万辆次,日均通行车辆86.52万辆次(客车比例86%,货车比例14%),与去年同期相比,车流量增长了37%。10月1日,总车流量达到94.91万辆,为国庆期间最高值。免费通行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累计512.39万辆,日均73.20万辆,同比增长44%,占总车流的85%;累计免收通行费20495.68万元,日均2927.95万元,同比增长28%。 航空方面,重庆机场“黄金周”运送旅客约61万人次,同比增长8.3%;飞行架次近5000架,同比增长约9%。 近几年重庆旅游处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时期,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也进一步扩大。2013年福布斯排行榜把重庆列为中国大陆旅游最具竞争力城市第四名。今年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接待收入双增长,大致有如下原因。 节前宣传造势到位 我市高度重视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国庆节前夕,我市先后组织营销团队赴上海、北京等重要客源市场以及周边市场和市内市场开展宣传营销活动,编制发放《重庆四季自驾旅游手绘线路图(2014年秋季版)》、举办旅游节会活动59项、做客阳光重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开业旅游集散中心等方式发布重庆秋冬季旅游线路、产品、活动、优惠等信息,引导市内外游客在重庆旅游休闲。同时发出“文明出游倡议”以及“安全自驾文明旅行倡议”。据初步统计,我市各类旅游新闻报道420余条,网络转发970余条,电视广播媒体120余条,刊登有关旅游图片360余幅。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自有新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推介,为广大市民出游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旅游资讯。 智慧旅游推动自助游 日前,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有效提高了公民的旅游意识,激发了公民的旅游热情;国庆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继续实行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有效刺激了市民自驾出游,有效降低了市民出游成本,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等线路呈现火热态势。 去年统计结果表明参团旅游与自助旅游的比例约为30:70,而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主题年活动的广泛开展,旅游企业与社会力量越来越重视智慧旅游和网络营销,引导超过70%的市民通过自助方式获取旅游信息,在线购买旅游产品,大大提高了出游效率,节约了出游成本。 在这个假期,重庆196.7万人次选择都市游,30万人次去泡温泉,精品景区停车场每天爆满,10月4日前的邮轮床位更是一票难求……这个假期,重庆市民节日出游更加理性更加自由,更愿在节假日出游高峰期选择市内就近休闲度假旅游,错峰出游远距离旅游目的地和热点旅游目的地。 武隆仙女山和天生三硚、万盛黑山谷、大足石刻、永川茶山竹海和乐和乐都、酉阳桃花源等精品景区的停车场每天爆满。 据初步统计测算,今年国庆节假日期间全市自驾游占比达64.5%。 “天时、地利、人和”抢占旅游市场利好条件 一是国庆假期天气晴好,适宜出游。除10月3日夜间市内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外,其余时间天气晴好,据气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市平均气温21.5℃,主城平均气温22.7℃,很适宜人们郊外旅游休闲;二是国庆长假是下半年的最后一个公众长假,人们都想抓住今年最后一个长假,完成今年的出游计划,所以人们出游的热情高涨;三是假日旅游已成人们放松心情、消磨时光、修身养性的首要选择,旅游消费已成为假日生活的重要内容;四是部分景区提档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增旅游项目很有吸引力,为市内外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出游选择;五是针对长假来临,我市各旅行社、景区、酒店、温泉、邮轮、交通、购物等旅游企业做足了功课,提供给游客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 旅游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节前,重庆市旅游局分别向各区县旅游局和旅游企业下发了安全工作通知,督促各区县和旅游企业加强安全检查督查与防范,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做好旅游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节日期间,局领导率队到区县和旅游景区进行现场安全检查。 今年国庆节,设在重庆市旅游信息中心的重庆市智慧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正式运行。假日期间,每天均有专人值班,负责武隆喀斯特风景区、南川金佛山、酉阳桃花源等5A级旅游景区的视频监控及预警工作,确保了联线各景区视频传输信号稳定,监控设备运行正常,较好地完成了国庆黄金周期间的视频监控和应急调度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旅游安全工作的力度,提升了旅游应急调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