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制造:“绿色”让重庆工业更具竞争力

12.07.2015  11:25

  武隆县四眼坪风力发电场的风机矗立在山巅。 记者 崔力 摄 (资料图片)

  每天“”下200吨生活垃圾,可“”出10吨水泥粉料。4月,重庆市首个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水泥生产线在忠县投运。这个项目不仅可以将垃圾气化成可燃烧气体,输入新型分解炉中代替燃料燃烧,还可利用分解炉中特有的高温及碱性环境,分解和固化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水泥行业曾被视作“环境杀手”。但在重庆,这个行业的绿色转型步伐正在加快。市经信委人士介绍,我市拥有12条水泥企业协同处置生产线,占全市水泥生产线总量的19.6%,每年可消纳一般工业废弃物1400余万吨。“重庆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垃圾综合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处置能力全国领先。

  水泥行业从“”到“绿”的转身,是我市加快推进绿色制造的一个剪影。

  重庆工业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制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在《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散布其间,成为贯穿全文的主色调。

  “绿色制造在国外又被称为低碳制造。”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曹华军介绍,绿色制造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市经信委人士表示,绿色制造不仅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环境资源约束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重庆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重庆工业必须强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推进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措施,才能顺应产业发展方向、赢得发展先机。

  重庆是老工业基地,虽然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高耗能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5,其能源消耗量却占整个工业能耗的4/5。重庆工业必须走节能环保之路,才能找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的平衡点。

  虽然工业对全市节能贡献率超过了90%,但是我市无论是单位能耗还是万元工业增加能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进节能降耗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成为重庆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

  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当本土企业专注于以绿色制造提升市场竞争力,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发生着深刻变革。

  5月,重钢集团与韩国浦项合作的FINEX综合示范钢厂项目正式获得政府批准。这个位于长寿重钢新区的项目,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技术,打造中国“绿色钢厂”的样板。

  “与传统的炼铁技术相比,FINEX式炼铁炉省去了污染严重的焦化和烧结工序,建造成本约低20%,生产成本约低15%。”重钢集团人士介绍,FINEX项目不仅有助于集团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填补我市生产高端汽车用材的空白。

  不仅是钢铁领域,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变化同样让人惊喜。

  在以化工产业为主的长寿经开区,已有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重庆海洲化学品公司等200多家企业通过互“”工业废料、发展循环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綦江、南川等地,建筑产业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中。2017年,我市将建成4至5个国家级建筑产业化基地。届时,采用建筑产业化技术的项目不仅可缩短约1/3工期,还能节水、节材,工人们盖房子将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在重庆,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还推动了一批绿色园区的崛起。

    2012年前,璧山工业园放弃了产值100亿元的高能耗工业,转而引进低污染、低能耗的企业。短短几年时间,璧山工业的支柱产业已从过去的“老三样”——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皮革皮鞋变成了“新三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

    节能环保产业将形成6个百亿集群

    当绿色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共识,重庆如何迎接挑战和机遇?

    “重庆有工业基础,应该将绿色制造与城市节能减排等政策结合起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工业结构升级。”曹华军提醒,本市不少企业因为缺资金、缺技术,在推动绿色制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政府应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吸引企业积极投身绿色改造的浪潮中。

    市经信委人士透露,我市将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技术改造、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工业竞争力——

    优化顶层设计方面,制定出台五大功能区域园区规划,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废水、废气处理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设立刚性要求,引导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强化技术改造方面,引导企业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产业,严格控制企业废弃物特别是化工领域排放,最大限度提高原料和能源利用率。

    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将依托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重庆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围绕空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研发合成纤维、碳纤维、矿物纤维等高效节能新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节能环保产业也将在我市发展绿色制造的过程中加速发展。“2020年,我市将形成风电装备、页岩气及地质装备、环保装备、节能设备、能源电气设备、再生资源等6个百亿集群,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以上。”市经信委人士透露。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