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切实加强科研经费审计工作

19.06.2015  17:04

 

第一,健全机制,加强审计组织领导。一是 通过制定《重庆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审计管理职责,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学校常规性重点审计范畴,并对审计方法和审计内容等进行明确。 二是 成立科研经费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从学校层面统筹和管理科研经费审计各项事务。 三是 建立科研经费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多部门联动”的方式,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四是 在制度保障上先后出台《重庆大学科研经费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庆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管理办法》,对规范审计程序和行为、加强审计组织领导及部门协作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稳步推进,夯实审计监督基础。一是 在2012年学校审计部门以“审计调查”的方式开始尝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共审计调查金额17.72亿元,通过审计调查发现了问题,摸清了家底,积累了经验。 二是 在2013年学校正式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后,通过分层抽样方式,两年时间内选取并完成了五个大类、共计35个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提出有关审计建议130余条,很好地保障了科研经费的合理规范使用。 三是 在继续做好常规性科研经费审计的同时,于2015年正式启动对部分重大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切实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第三,丰富内涵,注重审计内容创新。一是 把握科研经费审计重点,认真做好外协经费划拨、劳务费发放、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等“合规性”审计工作。 二是 不断丰富审计内涵,加强审计内容创新,着重关注和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执行、科研经费内部管控机制、科研经费资金使用效益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管理责任等。 三是 将科研经费审计和绩效评价相结合,借用“投入产出比”理论,在科研经费审计中加入绩效审计的思想和内容,通过加强审计不断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为此,学校审计部门在2013年专门成立课题组,就“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第四,提升实效,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一是 开展后续跟踪审计,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并出具审计整改报告。 二是 通过“审计公告”的方式公开审计结果,接受师生员工监督。 三是 发送“审计通报”,充分利用联动机制促进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 四是 编写“审计内参”,定期向校级领导汇报审计情况,促使相关问题及时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