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到重庆好邻居112名候选人

23.06.2015  09:20

寻找重庆好邻居

福彩有爱·送福到家

指导单位:重庆市文明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市慈善总会、重庆晨报

爱心支持单位:重庆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

重庆晨报讯 记者 顾晓娟 由重庆市慈善总会、重庆晨报主办,重庆市文明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指导单位,重庆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作为爱心支持单位的“福彩有爱·送福到家 寻找重庆好邻居”大型公益活动候选人征集阶段完美收官!

今年启动的第二届“寻找重庆好邻居”,讲的是一个“”字。自4月7日启动以来,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征集全市各界推荐的好邻居候选人112名,其中45位候选好邻居的故事,在《重庆晨报》上和大家见面了。

候选人征集活动截止后,第二届寻找重庆好邻居将进入候选人投票阶段(具体投票开始时间请关注近期《重庆晨报》报道)。我们会首先进行重庆好邻居的候选人网络投票,网络投票阶段结束后,再进行专家组评审投票,并根据两轮投票的综合评定结果,评选出第二届“福彩有爱·送福到家 寻找重庆好邻居”活动的十位(组)重庆好邻居。我们还将举行盛大的现场颁奖活动,欢迎大家都来看看哟!

    大渡口区 老邻居“回家”过端午、包粽子

因为拆迁搬到市区各处的街坊们一起回到大渡口八桥镇八桥村,一起包粽子,话家常。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

重庆晨报讯 记者 顾晓娟 这个端午节,在大渡口八桥镇八桥村,院坝里洋溢着浓浓的温情,50多位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街坊邻居,又相聚在一起,包粽子、拉家常……“回家”的感觉,就像白糖粽子一样香甜,让人难分难舍。邻居们约好了,以后逢年过节,也要“回家”过!

房屋拆迁邻里情不改

八桥村是大渡口区的一个城中村。从1997年起,为支持城中村改造,八桥村3000多人陆续搬离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十来户仍居住在这里。

好多院邻都是半辈子的老街坊,要说亲如一家,一点不夸张!”八桥村党支部书记廖先华说,他们早想着,要把大家请回家过节,特别是7、8、9三个社,2009年拆迁后,因为尚未安置,大家都分散开了,好多老邻居也渐渐断了联系。如今接到村里的邀请,50多位街坊邻居从四面八方赶来。村委会买来70斤雪白的糯米,和大家一起包粽子、吃粽子。

家有困难邻居帮忙

院坝里,约好一起赶来的杨均家姐弟4人,勾起了许多街坊邻居之间温暖的回忆。杨均4姐弟都是八桥村人。1989年,杨均顶替进入重钢集团成为一名操作工,户口迁走了,可杨均始终舍不得这片从小生活过的地方,又娶了村里的姑娘吴帮芬,回到了八桥村生活。一家人生活幸福而美满。

可就在2004年,杨均年仅8岁的儿子患上强直性脊柱关节病。这种慢性病无法根治,必须长期坚持打针吃药,防止病变导致身体蜷曲瘫痪。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9月,就当夫妻俩在医院里照顾病发的儿子时,杨均嘴里突然长出一个大包——他被诊断为左颊部涎腺透明细胞癌。

杨均说:“那段时间,妻子天天跑医院,没日没夜围着我和儿子两个病人转,三个姐姐也轮流到医院帮忙,家里的老母亲全靠邻居们帮忙照看!”后来,杨均儿子的病情渐渐稳定,开始上学了,也多亏了邻居们帮忙照顾。“特别是门挨门的喻明珍大姐,儿子回家没有人,他就去她家吃饭、做作业……”杨均说,这一晃,断断续续就是一年多,这段邻里深情让他一辈子难忘。听说村委会要给老邻居们过端午节,杨均和三个姐姐商量好都来,“搬家了,可几十年的邻里情还在,老邻居是一辈子的福气!

    永川 热心邻居为社区老人发“工资

好邻居胡昌平

永川玉屏路社区的78岁老人龙天秀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讯 记者 邓鑫 “每月多出200元,生活就轻松多了!”几天前,家住永川玉屏路社区的78岁老人龙天秀,从玉屏路社区居委会领到200元生活费,高高兴兴地回了家。两年来,她每月都能在社区领到这笔钱,俨然已成了固定“工资”。而发放这笔“工资”的,不是政府,不是居委会,而是一名好邻居。好邻居名叫胡昌平,是一家药房老板。两年来,胡昌平帮助龙天秀从没间断,不仅为她免费提供部分药品,还每月资助200元。

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药物

龙天秀是玉屏路社区的孤寡老人。由于没有儿女,也没有退休工资,老伴的去世让龙天秀的生活陷入了困境,4年前,她不得已搬进老街的公房。玉屏路社区在了解到情况后,帮助她办理了低保。龙天秀说,300元的低保费除了水电费和房租,所剩无几。为了养活自己,78岁的她每天凌晨3点起床捡拾废品。

3年前,街口一家药房开展免费测血压和看病活动,热心的楼长米祖秀拉着龙天秀前去测量。药店老板胡昌平碰巧巡查药店正好碰上了,还打听了龙天秀的情况。店员告诉她,老人无儿无女也无收入,因为身体不好,经常到店里买一两元的药片。

看到她,我就想起我八十高龄的妈妈。”胡昌平说,当时看到老人一头白发、颤巍巍的样子,她心都酸了。胡昌平决定要帮她一把。胡昌平吩咐店员,老人来药店购药,凡是伤风感冒类的常用药,都为老人免费提供。

做好事为下一代树榜样

后来胡昌平又从楼长米祖秀口中得知,龙天秀家里一贫如洗,为了生活,更是每天凌晨就得去捡拾垃圾。她当即拿出2400元钱,委托米祖秀交由社区居委会保管,然后再由居委会每月发放200元给老人。“按月给老人,既能解决问题也能让老人有计划性地用钱。”胡昌平还对老人承诺,这笔钱只要老人健在,就会一直资助下去。

如今,老人的低保有了420元,加上每月200元的资助,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老人还存了几百元,买了家里唯一一台电器——电视机。

米祖秀说,胡昌平经常做好事。不久前,她为老家泸州一敬老院捐了8台空调;还为吉安一些困难学生捐款助学等等。“想给孩子做个榜样,让他感受社会还是正能量多。”胡昌平说,在她看来,她做的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这些事,就是想给孩子树立个榜样。

璧山 她为邻居老人 十年义务买菜

璧山大兴社区的好邻居彭大珍(后排),余奇英和张思厚。

重庆晨报讯 记者 范永松 张小林 他们都是从云阳来到璧山,以前他们互不相识,只因为同住青杠街道大兴社区,一把新鲜的蔬菜,让两家人结下10多年的邻里情。他们就是好邻居彭大珍、余奇英和张思厚。

买菜经常买双份

今天豇豆不错,很新鲜!”在青杠街道大兴社区的一超市里,61岁的彭大珍正推着购物车选购食材,看见刚刚运到的豇豆,她毫不犹豫地丢了两把到购物车里。在彭大珍的菜篮子里,有好几样蔬菜都是双份。

彭大珍买完菜就急急忙忙回家了,把蔬菜拿了一部分出来,又匆匆提起剩余的一些蔬菜往楼上跑去。来到4-2,彭大珍熟练地敲了三下门。开门的是该户主人——78岁的余奇英奶奶,正在卧室看电视的张思厚爷爷拄着拐棍慢慢地走了出来,笑了笑,对着彭大珍来了一句:“你来了!”闲话如家人。余奇英奶奶拉过彭大珍的手告诉记者:“她可比我们家人更亲哦。

原来,彭大珍是云阳县高阳镇人,2002年因为三峡移民,举家搬迁到璧山。同一年,云阳县高阳镇的余奇英和张思厚也因为三峡移民搬迁到璧山。巧合的是,两家都搬到了大兴社区富民四街10单元,一个住在2楼,一个住在4楼。

余奶奶和张爷爷的三个儿子都不在璧山,只有过年的时候他们才会回到家中看望老人。78岁的余奶奶眼睛不好,81岁的张爷爷腿也不利索,出门经常得有人搀扶。只要一遇上下雨天,二位老人买菜就成了一个难题。楼下的彭大珍知道后,每次买菜时就会主动多备一份。在彭大珍看来,她不图什么回报,这就是她顺手的事情。

家里钥匙交邻居保管

她可辛苦哦,自己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在余奇英和张思厚两位老人看来,彭大珍嘴里的“顺手”其实并不简单。彭大珍不仅要照顾孙子上下学,照顾家人生活,还要照顾几年前患了脑萎缩的丈夫,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几次看着满头大汗给自己提菜来的彭大珍,余奇英和张思厚二老都觉得心有不忍,但彭大珍总会说没事,就顺手的事情。

后来,余奇英和张思厚二老干脆把自己家的钥匙给了彭大珍一份,一方面是担心出门忘记带钥匙,另一方面,在二老看来,这是他们对彭大珍的最高认可,是把她当成了自己家里人。有时候,彭大珍会带上钥匙去开门看看二老,担心两位老人行动不便,有什么意外。遇上二老病了,彭大珍就把老人背下楼,送到医院就诊。这一习惯,彭大珍坚持了10多年。

现在,彭大珍的两个孙子也学会了给楼上的两位老人送菜,“祖祖,你们的菜!”5岁的小孙子高致远说,是奶奶教会了他怎样成为一名可爱孝顺的孩子。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