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重庆如何使平台发挥叠加和乘数效应?

13.09.2016  14:05

  9月1日,重庆社科院科研组织处处长李敬在接受重庆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贸区本质上是开放经济改革试验园区。其重要目的是探索新开放格局下开放经济的发展之路。重庆地处内陆地区,自贸区的批准,将有利于重庆进一步探索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李敬表示,近年来,重庆积极参与自贸区的申报工作,同时不断推进开放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放条件和自贸区的建设条件。
  重庆开放平台日趋完善开放效应开始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开放水平迅速提升,各项开放型经济指标位列中西部前列。近三年,重庆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2%,2015年增至745亿美元,位列全国第十位,中西部第一位;创新五大服务贸易专项,近三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8%,2015年达170亿元,其中跨境人民币收付结算量达1983亿元人民币,位列中西部第一;连续三年实际利用外资在100亿美元以上,有26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27%,其中三分之二的资金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15%,全国排名第十二位,处于中西部领先位置。截止2015年,重庆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
  二是开放平台日趋完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构建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平台。重庆建立了“三个三合一”的口岸开放平台,拥有以航空、水运、铁路3大交通枢纽、3大一类口岸、3大保税区为主的16个口岸区域,拥有汽车整车、肉类、水果和冰鲜水产品等指定进口口岸;打通向东向西大通道,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开通40多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及“渝深快线”;形成大通关格局,海关在市内各口岸以及特殊区域实现“区港融合、区区联动”,建立了沪渝川等口岸大通关合作机制,重庆的相关口岸成为中欧“安智贸”成员口岸;创造了“多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建成了以笔记本电脑为龙头的“5+6+860”的开放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三是开放效应开始显现,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强了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有效利用,摆脱了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使生产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的整合,带动了投资与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发展动力的平稳转换。在宏观经济整体面临下行的压力下,重庆经济持续逆势上扬,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长速度全国排名第一位。
  用好平台 发挥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
  自贸区通过后,重庆应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加快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全方位打造内陆地区的开放形象,推动内陆地区多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敬谈到自贸区落地后的话题,多次强调了“国际化”在发挥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方面的作用。
  具体而言,第一,以全面扩大开放为引领,有序推动内陆地区科学技术服务、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努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二,加快提升内陆城市的开放服务水平,着力提升城市软硬件设施,加快完善城市国际性综合服务功能,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体系。
  第三,全面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引进境外机构和组织,进一步扩大会展、旅游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内陆地区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第四,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创新对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强大作用,强化以简政放权、扩大准入、优化大通关机制、营造政策环境等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改革。
  重庆目前的开放平台已经不少,下一步应该思考的是,而且也很重要的是,重庆如何用好这些平台,发挥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
  老百姓得实惠 但企业要积极应对竞争
  成立自贸区对商业、企业和老百姓有哪些好处?“对百姓来说,可以买到更多便宜的商品;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更多国际服务。如国际医疗、美容等都可以自贸区落地经营。也有更多国际化的投资机会。
  对商业而言,由于贸易更加便利,节约了交易成本,因此,对于商业发展具有良好契机。同时,更多贸易形式可以先行先试,自贸区将崔生新的贸易组织。在自贸易区可以创新出新的贸易模式。
  对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经营形式将多样化;企业经营领域在自贸易区可以拓宽;企业的投资与融资更好便利,有利于全球配置资产。但需要提醒的是:对本地企业也会产生竞争,本地企业应当积极应对。
  原文详情: 自贸区后 重庆如何使平台发挥叠加和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