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馆名字越来越怪 开张竟请林志颖剪彩

19.08.2016  14:35

  市民在面摊吃面。

  2013年,央视纪录片《嘿,小面》,把重庆小面推向了全国。作为“敲门砖”的小面名字,却让人觉得一个比一个怪。

  昨日,首届重庆小面产业发展暨第二届标准化论坛举行,老板、专家对小面的名字有自己的看法。

   现状:

   名字越怪生意越好

  “老太婆摊摊面”、“眼镜面”、“挑挑面”、“花市豌杂酱面”、“拐角面”、“板凳面”……

  这些号称重庆小面五十强的面馆,名字似乎一个比一个怪。

  记者发现,这些面馆的名字不是方言就是地名、姓氏,它们也开始出现在全国的重庆小面连锁店招牌中。

  “以前的小面馆,很多是靠家传的技艺开的店,没有什么讲究,于是就人名、地名的取了起来。”一家小面馆的老板说,这些小面馆更多的是强调味道,有的生意真不错。

  “小面名字不好取,现在有很多新生词,越不容易记,越不容易懂,记的人越多,这也是一种营销方式。”“红小子”面馆老板张洁认为,其实小面馆名字只要简单易懂、好记就行了,关键还是在于味道。

   老板:

   小面取名字费脑筋

  今年5月,观音桥一家名叫“古州万城”的小面馆开业了,开业请来的剪裁嘉宾是明星林志颖。

  名字有些拗口的这家小面馆,开业到现在,生意却出奇的火爆。

  老板胡应超说,他取这个名字花了好一番心思。取名古州,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美味;万城,很有包容性,而他本人就是万州人,万州面全市都有名,它的店名里反过来就有万州。

  “面馆取名‘红小子’,是因为‘小子’代表年轻、活力、阳光,而我的工厂叫辣小子,于是就有了这个姊妹篇。”张洁认为,他取名就是拍脑壳想出来的。

  记者发现,也有不少老板在网上有奖征集小面馆名字,随着小面逐步走向全国,面老板们对“敲门砖”也越来越重视了。

   专家:

   名字从俗到雅有个过程

  “小面本来就是快餐,店小,规模小,有的就是靠在建筑物边上搭建的小摊摊,只要味道好,生意就不错,搞那么高大上的名字跟店铺感觉还不搭调。

  在百度贴吧,不少网民对小面馆名字有着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小面要走出去,要学习中餐和火锅,名字要取得有格调;而反对派则认为,小面馆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味道,名字只要好记就行。

  市巴渝民俗文化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林文郁认为,面馆名字俗,不代表生意不好,雅也不一定代表生意就好。重庆小面店名从俗到雅,有一个过程。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