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0347号提案的协办意见
市扶贫办:
现提出《关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建议》(第0347号提案)的协办意见,供你们答复委员时参考。
2016年,市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一批”的要求,牵头制定了《重庆市“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纲要》、《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市农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的通知》(渝扶组发〔2016〕3号),建立了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区县如期脱贫“摘帽”、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越线。
一、强化政策支撑
《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市农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的通知》(渝扶组发〔2016〕3号)出台了涉及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18条政策措施;《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产业扶贫配套政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农办发〔2015〕86号),明确了财政投入倾斜、创业就业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和免担保费用等20条政策措施。市级以上支农资金和涉农培训资金向贫困区县倾斜,支持每个贫困区县培育2—3个骨干特色产业,开展转移就业和新型农民培训。市级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资金增量部分70%以上安排到18个贫困区县,扶持范围放宽到贫困区县所有扶贫产业。全年安排18个贫困区县农业发展资金30.5亿元,中央农业基本建设投资28184万元。其中:市级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资金切块4.38亿元,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村产业发展资金1亿元。18个贫困区县产业扶贫总投入28.58亿元,带动农村建卡贫困人口20.6万户65万人。
二、强化产业到户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柑橘、榨菜、生态渔、草食牲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7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区县及其贫困村、贫困户延伸,引导贫困村优选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建立“双对接、双选择”的产业到户机制,制订“菜单式”产业项目清单,指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选择。2016年,18个贫困区县新增扶贫特色产业面积49万亩,总面积达到268万亩,覆盖(带动)建卡贫困户62.7万人次;畜禽出栏311.8万猪单位、饲养蜜蜂20.5万群、渔业养殖面积13.3万亩,带动贫困人口65.6万人次;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7270个,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万人。积极开展电商扶贫,有8个贫困区县成为国家第二批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总共达17个,实现了渝东北、渝东南所有区县全覆盖和全市所有国家级贫困区县全覆盖。
三、强化主体带动
在18个贫困区县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2家,组织2023家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在贫困村发展农民合作社6721个,带动贫困农户12.1万户。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委托代养、土地托管等带动方式。重点推进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财政补助到农业企业的项目资金50%以上由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持股;补助到农民合作社的资金,60%以上由成员持股,实行固定分红。目前,18个贫困区县实施改革项目883个,持股贫困农户2.56万户,持股金额2.1亿元,分红3043万元。同时,大力推进以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保底分红”“股份分红”。18个区县参与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户5.4万户,入股土地面积25.7万亩。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3月13日
(联系人:杜成才,联系电话:89133240,邮编:401121)
|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3月15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