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凝聚力量关爱贫困家庭儿童(《重庆扶贫专报》第14期)

01.03.2019  16:43

  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着眼贫困家庭等困境儿童成长实际,广泛开展关爱活动,培育其明礼感恩、向上向善、坚强乐观的心态和志向,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开展贫困儿童“红色之旅”主题实践公益活动。1月21日至25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财政局、市教委、团市委、市校外联组织18个深度贫困乡镇300名少年儿童开展“冬日阳光·温暖你我”重庆市贫困儿童“红色之旅”主题实践公益活动,通过红色体验之旅、军营体验之旅、智能智慧体验之旅等形式,推进贫困家庭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一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贫困儿童树立远大志向。赴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参观学习,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引导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走进驻渝空军某部,听国旗故事,学军事技能,引导少年儿童铭记光辉历史、树立报国决心。走进重庆大学,参观图书馆、实验室、自习室,引导少年儿童感受浓厚学术氛围,激励奋发学习之心。二是突出智能智慧体验,提高贫困儿童智能科技认知。赴重庆科技馆、两江机器人展示中心、茶园智谷等地参观体验,通过观看机器人表演、体验VR虚拟设备和各种互动式科技设备,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三是突出欢乐体验之旅,激励贫困儿童保持乐观心态。游览汉海海洋公园、欢乐谷、啦啦童趣城等实践教育基地,乘坐重庆轻轨、地铁,举办重庆市贫困儿童“红色之旅”主题实践公益活动联欢晚会,让少年儿童在欢声笑语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作风。

  二、开展“1+1+N”结对帮扶日常关爱活动。市妇联依托基层妇联组织,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对全市贫困家庭等困境儿童的年龄结构、分布情况、生活状况及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登记,建立工作台帐和成长记录档案。一是结成“1+1”帮扶对子。针对分布零散、多数散居在贫困偏远农村地区的特点,按照就近和属地原则,建立由近万名村、社区妇联干部组成的“爱心妈妈”队伍。二是拓展社会帮扶N力量。通过对接儿童老师、征集爱心志愿者、爱心家庭、爱心单位等方式,实现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关爱的无缝链接。“爱心妈妈”常态化开展“六个一”日常关爱活动,即:“每周与孩子见一面了解情况、每半月与孩子谈一次心、每月与监护人交流一次、每季度与班主任进行一次沟通、每学期陪伴参加一次亲子活动、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帮助儿童监护人给予孩子持续稳定的亲情关爱、生活帮助和心灵成长支持。2018年端午、六一期间,筹集资金100万元,全覆盖发放绿色希望礼包;筹集资金20余万元,开展微爱健康包发放活动,为全市2000余名青春期适龄(10—17岁)困境女童赠送微爱健康包。

  三、开展“团体+个案”心理辅导服务活动。针对贫困家庭儿童普遍存在的缺失亲情,自卑、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问题,购买社会服务,实施少年儿童心理项目,通过设计极富趣味性的团体游戏和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学会感恩。一是开展贫困儿童及爱心妈妈混合团体辅导。对片区督导员、妇联干部、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传授工作方法和专业知识,大力提升爱心妈妈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水平、觉察能力和帮扶技巧。市妇联共筹资156万元,实现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第三轮心理团辅全覆盖。筹资30万元,对40名深度贫困家庭儿童和40名爱心妈妈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培养示范活动,给予少年儿童亲情关爱和心灵成长指导,帮助爱心妈妈们有效提升关爱帮扶能力。二是对较为严重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贫困儿童提供为期一年的“1对1”个案心理辅导。专业心理咨询师针对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服务方案,每周电话咨询1次,每月面对面辅导1次,每半年进行1次心理健康程度测评,切实解决或缓解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社交恐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投资30万元,完成对永川、綦江、垫江等11个区县的100名存在重度心理行为问题的少年儿童的个案心理辅导项目。经组织专家组测评,参与项目的少年儿童自尊、自信有所提高,不安全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了不同程度缓解,社交退缩、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学习习惯明显改进,人际关系有所改善,社会信任度提高。市妇联又投资30万元,分别在开州、巫溪、酉阳、彭水等9个区县实施第二轮个案心理辅导项目,覆盖100名有重度心理行为问题少年儿童。

  (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有关材料整理)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