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2016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成果公示

12.09.2016  21:36

        根据重庆市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拟推荐“重庆市果桑新品种选育与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  申报2016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予公示。
        如有异议,请于2016年9月18日前将意见反馈至市外经贸委茧丝绸处。联系人:黄皎,电话:67698881。


                                                                                                                                2016年9月12日


 
                                                      附件:


 
市蚕业管理总站2016年拟申报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成果基本情况


成果名称

重庆市果桑新品种选育与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

项目负责人

王万华

职称

高级农艺师

主要完成人

王万华、赵爱春、蒋贵兵、胡文龙、张明海、郑琳、杨义、吴文铂、曾平、余华献

 

 

 

 

(一)主要技术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蚕桑丝绸产品出口比例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升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下降;茧丝绸市场行情跌宕起伏,蚕农积极性受挫,传统蚕业受到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项目组决定发展果桑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在国家商务部、重庆市农综办和市外经贸委等项目推动下,开展了果桑新品种选育与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经多年的努力,集成创新了系列成果。

(二)技术创新点

1、选育出嘉陵30号、金樯63两个果桑新品种。嘉陵30号是采用化学锈变育成的果叶兼用新桑品种。它果叶兼用,产叶量和产果都高于同类。金樯63是重庆本土选育出的高产果桑品种,挂果密、产量高,既适合鲜采,又适合加工,特别适合观光。

2、引进筛出适宜我市气候特点的果桑品种4个。我们从2003年开始,陆续从外地引进35个果桑品种,建立果桑品种资源圃。经过多年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调查,筛选出无核大十、红果2号、白玉1号、台湾长果桑等重庆市适宜果桑品种。

3、集成了菌核病防治方法。开展了果桑毁灭性菌核病的危害和流行规律研究,集成创新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提出科学防治的的技术路线,颁布了《果桑桑椹菌核病防治技术规程》(DB  50/T  542—2014)。

        4、集成了果桑椹瘿蚊防治方法。摸清了果桑主要虫害桑椹椹瘿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建立了淘土查虫、花期巡查、适时防治的科学方法,制定了《果桑椹瘿蚊防治技术规程》。

5、果桑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集成了苗木快速繁育、提早夏伐、隔行轮伐、雄花隔离及品质提升等关键技术,并大规模生产应用;集成了适应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宜栽培和推广模式。

        (三) 知识产权

        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项、科技成果登记3个、品种审定证1个;发表论文15篇,其中国家一级期刊6篇;制定1个地方标准和1个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成果属国内为同类技术领先水平。

        (四)应用推广及效益

        “重庆市果桑新品种选育与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项目从2003年开始研究,2011年开始推广,已获经济效益为33503.11万元(2011-2015年),潜在经济效益15255.22万元(2016-2018年),其年经济效益为6094.79万元,平均每年可为社会新增纯效益11.32元,其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同时具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单位意见

项目组所报成果情况属实,同意申报。

                                单位盖章: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

                                          2016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