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涉外商演呈现三大趋势

01.07.2015  09:31
      2015年上半年,我市涉外(含港、澳、台)商业演出受政策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量减值增。 1-6月,全市共引进涉外(港、澳、台)营业性演出76台、1594场,来访演艺人员620余人,演出收益6350余万元,与2014年同期相比,前三项分别减少7.3%、65.6%、18.2%,后一项增加52%。音乐会、歌舞剧、演唱会、话剧、曲艺、杂技等演出类别占比明显增长,晚会、驻演、项目表演等占比进一步缩减。各项数据表明,我市涉外演出市场泡沫正快速消散,逐步向精品化、市场化过渡。
      二、演出企业抱团发展。 随着演出市场竞争加剧,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新业态发展,一些有远见的演出经纪机构转变思路,积极整合演出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努力打开重庆演出市场格局。比如:周杰伦、陈奕迅、后街男孩、邓紫棋等大型演出项目,均由数家演出经纪机构合作策划,这些企业在项目运作、商务模式、场馆经营等方面,具备较高契合度,通过市场化合作的方式,优势互补,形成共赢局面。此外,重庆演艺集团等企业走出重庆,尝试区域联盟经营,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演出机构组建专业性演出合作体“长江演出院线”,共同推进长江流域各地区演艺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三、市场环境优化。 硬件上,我市先后建成一批演出场馆,既有高端的重庆大剧院,也有亲民实用的中小剧院,这些场馆从外观设计、内部构造到功能设计都独具匠心,极具人文风情和地域特色;软件上,重庆市民文化消费水平和观演需求逐年提升,观众多元的价值观、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消费能力为演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得益于市场环境的优化,2015年上半年引进的涉外演出中,五分之一由外省演出经纪机构报送,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演出城市演出商纷纷将目光投向重庆。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