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崛起的中央商务区(江北嘴)
繁华的观音桥商圈
近日,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按照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重庆商贸服务业发展规模要实现新跨越,发展水平要迈向中高端,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更加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和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
“根据当前的形势和重庆实际,‘十三五’全市商贸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概括起来就是‘1153’,即围绕一个目标,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五个重点,加快三个转变。”市商委主任赖蛟在解读《规划》时表示。
关键词: 目标
建成“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和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
“十三五”重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在重庆的战略定位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初视察重庆的讲话中指出,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我市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这个目标。
与此同时,重庆又是国家规划的五大中心城市。从国际经验看,经济中心建设的路径一般都是由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而后成为经济中心。因此,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也要求重庆必须建成商贸中心。
此外,重庆地处东西结合部、长江经济带上游,历来是西南工商重镇,具有较强的集聚辐射功能,建设商贸中心有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市建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贸中心,必须在技术应用、业态创新、开放融合等方面走在时代前沿,引领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那么,基本建成“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和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赖蛟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市商贸服务业在总量上至少要达到以下5个指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到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左右;商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占GDP比重10%以上;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550万人。
关键词: 主线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有了发展目标,还需要有清晰的主线。“实现‘十三五’总体目标,我市商贸将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贯穿主线,从而促进全市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赖蛟表示。
在推进商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点是抓好“一增一去一降一补”。“一增”是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培育品牌特色商业街区,推进智慧商圈建设,积极培育新消费新供给,推动商贸行业转型升级。“一去”是去除无效供给,针对我市大型商业设施结构性、区域性过剩的问题,通过严格控制增量、优化盘活存量,减少市场无效供给,促进商贸流通资源要素有效配置。“一降”是降低商贸企业成本,包括降低商贸流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商贸物流成本、降低商贸服务企业融资成本等。“一补”是补强商贸发展短板,针对痛点难点,分类采取措施,提高供给能力,切实增强商贸流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在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方面,重点是要优化五大功能区域商贸发展布局。赖蛟介绍,都市功能核心区要重点打造现代高端商贸商务集聚区;都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布局现代市场和物流集群,适度布局新兴商业商务集聚区;城市发展新区重点承接主城区商贸服务业资源转移,发展“三环”商贸物流集群;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则要加快商贸服务业与农业、特色加工业、旅游、民俗文化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布局现代商贸服务设施、新兴商贸服务业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商旅文集聚区。
关键词: 格局
构建大进大出的商品流通格局
要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和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赖蛟认为,首先要增强重庆的集聚辐射能力,一方面要实现商品的“大进”,另一方面更要实现商品的“大出”,既要买全球,还要卖全球。据此,我市提出了建设“四大一高”的商品流通格局。
“大企业”,即培育和扶持一批具备产业整合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做大做强一批批发企业、一批总部贸易企业、一批转口贸易企业,创新发展一批商品交易中心。
“大基地”,即紧紧依托“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不仅成为保税加工中心,更要拓展保税物流中心、保税贸易中心功能,成为进出口商品集散、多元化贸易的基地。
“大物流”,即充分利用“渝新欧”、“渝沪”、“渝深”等水陆空立体交通物流大通道,买全球不仅实现国外、市外商品能够大进快进,而且实现重庆工业品、农产品的大出快出。同时还要狠抓五大功能区域共同配送、大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大协同”,即推进大企业、大基地、大物流协同发展,推进内外贸协同发展,促进全领域、大商贸、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高效率”,即探索建立商业大数据中心,分类建立工商企业产销衔接机制和信息互联机制,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关键词: 平台
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平台
当今的商业是“互联网+”与“+互联网+”无所不在的商业。在这个时代,谁不重视电子商务,谁就将无商可务;谁不重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谁就会被淘汰出局。据赖蛟透露,“十三五”时期,我市将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商业的嫁接融合,重塑商贸发展新模式。
建好商圈、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社区四类商业设施线上线下消费平台,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市场、智慧社区各自侧重,互补发展。
补齐短板,建好零售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三类商贸行业线上线下消费平台,帮助传统商家加快商业模式转型。
抓住机遇,建好农村市场线上线下消费平台,不断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手机充值、票务代购、水电气费缴纳、小额取现、信用贷款、家电维修等功能,探索打造政务、商务、服务三合一的民生平台,让消费的便利性借助现代科技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一键解决。
关键词: 业态
培育跨界融合的商业业态体系
“随着经济转型加快推进,三次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必由路径,商贸服务业也不例外。”赖蛟指出,我市将加快推动商贸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业态体系,在融合发展中实现协同创新和提升。
拓宽产业跨界融合领域。重点推进商贸流通业与旅游、文化、工业、农业、外贸、金融、医疗、科技8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为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推进产业融合集聚区建设。包括加快中央商务区高端产业融合集聚,提质升级城市核心商圈,加强特色商业街区、夜市街区建设。
创新产业跨界融合模式。重点围绕汽摩、电子信息、机器人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展会,围绕专业市场发展“生产基地+展示展销平台”模式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引导购物中心引进医疗健身、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新兴业态,整合社区便利店、餐饮、家政、洗染等零散资源打造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关键词: 链条
完善从出生到终老的完整消费链条
当前,我市消费链条从年龄段看,主要短板在母婴、儿童和银发3个阶段;从行业来看,主要短板在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婚庆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4个行业。
“消费者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就是行业进步的方向。”赖蛟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市要规范发展母婴消费市场,包括集中打造母婴主题卖场、引进知名母婴服务品牌;健全发展儿童消费市场,包括丰富儿童消费业态,完善儿童服务消费;补充发展银发消费市场,包括培育老年用品龙头企业,加大老人用品及服务供应力度,增加老人用品专业卖场数量,增设老人医疗服务机构,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与之相对应的,落实到行业上,一是做大做强家庭服务消费,二是提升丰富健康服务消费,三是创新发展婚庆服务消费,四是融合发展文化娱乐消费,促进文化与旅游、艺术、动漫、游戏和音乐的跨界融合。“十三五”时期,我市将陆续投用万达文旅城、六旗乐园、华侨城和马戏城等重大游乐设施,结束重庆没有大型游乐设施的历史。
关键词: 环境
营造竞争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有利于商贸主体发展,又有利于扩大消费,是商贸服务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根基。“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着力构建商贸监管和商务诚信两个体系,建设运行好12312商贸举报投诉服务系统和商务诚信信息系统两个平台,并扎实推进商贸领域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商务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重庆商贸服务业正在走向新的征程。”赖蛟表示。为此,我市商贸服务业要加快三个转变,即由侧重行业管理向既抓管理又抓发展,而且主要是抓发展转变;由重普遍性号召向既抓面又抓点、抓示范、抓典型转变;由立足内贸流通向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转变。
把握新趋势 抓住新机遇
重庆商贸“十三五”发展“有的放矢”
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指明了发展方向。《规划》的制定是建立在对哪些趋势变化和发展机遇的判断之上?据市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的变化、新技术的运用、城乡消费格局的演变是《规划》出台的重要依据。
首先是消费发生重大变化。在消费群体上,80后、90后成长为新的消费主力军。从消费方式上,从过去的跟风式、排浪式、攀比式消费向个性化、时尚化、定制化、理性化消费转变,从单纯的线下消费向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转变。在消费需求上,目前正经历第四次升级,主要从实物消费为主向实物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吃穿用和传统大宗商品消费向文化、健康、旅游、体育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
其次是新技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二维码、VR、射频等新技术在商业领域的运用,各种新模式、新业态纷纷涌现出来。与此同时,实体商业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各种业态、行业甚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变化。如购物中心不再只有百货、超市和电影院,咖啡吧、众创空间、特色医疗等新业态成为新的客流增长点。
同时,城乡消费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年上半年,我市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速,而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都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拉动了全市消费高速增长。因此,如何既进一步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又重塑城市消费活力,是摆在各级商贸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分析,实现“十三五”总体目标,重庆商贸服务业当前有“四大利好”——
消费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当前,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一个鲜明的信号。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6.7%,投资、出口分别增长9%和-3.3%,消费增长10.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从重庆来看,全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6%,消费增长12.9%,增速在“三驾马车”中最高。消费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日益凸显。
重庆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近年来,重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去年城镇就业人员新增71.8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10.7%,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消费增长动力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市消费增长积蓄了能量,有利于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
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动力源泉。从城镇人口增长来看,我市去年新增城镇人口55.4万人,近10年基本都是这个水平,未来一段时间我市城镇人口还会继续增加,而且不会低于这个水平,“人口红利”在商业领域将持续得到体现。与此同时,我市从2010年启动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已累计转户400多万人,今后仍将陆续增加,伴随而来的就是人均消费的增长。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近年来我市社零能够保持较高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商贸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商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会展之都、美食之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城市核心商圈30个,其中零售额过百亿8个、百亿级大型批发市场13个、百亿商贸企业10家,全市建成国家级美食街14条、市级美食街50条,悦来会展产业集群基本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市社区标准化菜市场、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和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引进了京东电商产业园、亿赞普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等项目,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商迅猛发展。
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还面临着创新驱动不足、转型升级不快、开放引领不够、协同推进不够等问题,需要抢抓机遇,正视挑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创造重庆商贸发展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重庆商贸数字十三五
流通现代化指标
1.电子商务交易额:1.8万亿元,年增速25.5%。
2.网络零售额:2000亿元,年增速28%。
3.连锁化率:50%,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4.城市共同配送率:30%,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
流通增长极指标
1.百亿元级商圈:15个。
2.百亿元级大市场:15家。
3.百亿元级商贸企业:15家。
流通开放度指标
1.外来消费率:35%,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会展产业直接收入:220亿元,年增速15%。
3.市外货物占重庆港口货物周转量比重:大于50%。
4.市外货物占江北机场货物周转量比重:大于30%。
5.“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市外货量比重:大于45%。
文/商轩 唐勖 图片由江北区商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