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救助制度从“碎片化”向体系化发展

26.11.2017  10:39

  一户家庭,户主是企业法人,却被纳入了低保;另一户家庭,户主四级肢残且夫妻二人无业,却被取消低保。11月15日,这两起看似不公平的低保案例被市民政局公布,凸显了重庆社会救助制度从“碎片化”向体系化发展的转变。

  家住渝北区仙桃街道的张某是一家小企业的法人及股东,但他家最终申请低保成功。

  原来,最初经过网络核查发现,张某不仅是企业法人及股东,其配偶还有一辆长城牌小汽车。但通过核查,工作人员进一步查询及上门走访发现,张某因身患尿毒症不能正常履行公司职责,且由于生病需一大笔资金治疗,所以将所持公司50%的股份转让给了合伙人;而那辆小汽车也早已卖掉筹钱为张某治病。

  根据实际情况确认,张某的家庭符合城乡低保政策,顺利纳入低保。

  而家住万盛经开区万东镇的居民王某,本人为4级肢体残疾,夫妻二人无业且连住房都是父母所有,但最终她家的低保却被取消。

  原来,2017年4月,经核查系统查出该户于2016年7月将夫妻名下一套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一村的房产售出,售卖金额根据纳税信息估算约为30余万元。王某称该处房屋为哥嫂以她的名义购买,但却无法提供其哥嫂出资购买具有法定效力的证明。

  根据现有低保政策规定,王某家庭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相关规定,不符合低保条件,于2017年4月停发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入户调查或者邻里访问等其他调查方式,是传统的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方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产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入户调查或邻里访问的形式越来越难以准确确定申请救助对象的家庭状况,而通过居民经济状况核查系统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联网比对,核查成效则更全面、更准确,救助审核也就更科学、更合理。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全面建立了以低保制度为核心、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实现了救助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联动、救助对象通过信息系统核查比对、救助申请“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实现了救助对象从粗放识别到精准认定的转变。(记者 陈波)

编辑: 韩梦霖
巴南区编实民生保障“兜底网”
  大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民政厅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