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给乡村教育一个坚实的支点

17.06.2015  19:36

      如果城市没长出新芽/我们会后悔昨天的选择/如果教育不能够泉水叮咚/智慧的河流可能会枯竭;
      如果童心没得到呵护/财富与荣誉都会贬值和打折/如果乡村没有春风吹拂/绿色的梦想将会失去光泽;
      如果,我们还能如果/田野和山峦化为飞翔的蝴蝶/欢快的童年总是美梦连连/今天的如果/注定是一种超越。
      这首写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发布之日的诗,是对重庆市教育发展和乡村教师发展的美好祝愿。大城区带动大农村的重庆市,乡村教师占全市教师总数的比例仍然达到60%。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主题。近几年来,重庆围绕这一重大主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催生无限生长的“国培计划
      潘艳老师来自重庆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区,“2011年的国培,成为我今生最幸福的回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困惑逐步得到解决!”重庆大足区龙岗一小的数学老师刘圣萍用“蝶的蜕变,鹰的重生”来描述国培:“让我多了一份成长的动力,让我多了一份专业的底气,让我多了一份对事业的执着,让我多了一份思考的习惯。”如今,潘艳和刘圣萍老师都已经成长为重庆市的学科名师。
      来自三峡库区石柱县民族中学谭萍,去年参加江北教师进修学院和上海师大联合举办的初中语文“国培”后写到:“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填补我枯竭的心田,满满的能量,使我倍加珍惜。梦圆“国培”,是此生最珍贵的回忆,因为,它无法复制!”
      在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2.51亿元经费支持下,重庆市2010-2014年参加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教师达到139137人次,覆盖所有成建制学校,占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教师总数的62%。国家教育部门2015年5月发布的上年度参训学员匿名评估满意度,中西部置换脱产和短期集中项目重庆均名列首位。

      恰恰生逢其时的“全科教师
      近10年,重庆市通过“双特计划”已经为乡村学校补充新教师1.1万名,但乡村小学校点多生源少,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依旧是乡村教育面临的难题。
      重庆市2013年启动“全科教师”培养计划,首批招生632名。由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5所院校,按照“定向、免费、创新”三个方向进行培养。全科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培养经费由重庆市财政按照1.14万元/生?学年标准进行补助。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采取“3+1”(高校学习3年,教师进修学院和优质小学实习实践1年)培养模式,使培养的教师毕业即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2014年招收1077人,2015年计划为29个区县招收全科师范生1200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通过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形式,促进小学全科教师成长为卓越的小学教师。

      政策普惠让教师们享受到福祉
      重庆市曾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是重庆直辖以来首个以政府部门名义出台的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设立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等成为亮点。要求区县政府部门将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农村教师纳入公租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目前,全市规划建设1.5万套,已经建成10309套,完成投资5.86亿元,入住教师7033人。根据农村师生就餐需要,建设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学校食堂或小伙房。结合乡村教师工作、生活的艰苦程度等因素,按照不低于200元-500元的标准,为9.2万名乡村教师发放了岗位生活补助。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乡村教师和校长培训。区县财政按照不低于本区县教师工资总额(含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将绩效工资作为核算基数一项,每年可增加经费1.3亿元,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通过教研、培训和电教等资源有机整合,加强了区县教师教育机构建设,使乡村教师队伍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祉。(重庆市教育部门李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