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二十四期

23.09.2015  12:29

  目  录

  ▲南川区区长曹清尧对南川区扶贫攻坚提出“五个精准”要求

  ▲市旅游局发挥职能优势助推奉节县旅游扶贫产业发展

  ▲巫溪县多方聚力破解非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难问题

  ▲云阳县加速发展电商扶贫引领群众对接市场

  ▲开县实施“五个一批”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就业

  ▲巴南区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区县“一把手”谈扶贫】

  南川区区长曹清尧对南川区扶贫攻坚提出“五个精准”要求  一是在加快基础设施上精准发力。 计划整合资金6亿元,按“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建什么”原则,确定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两年内道路、水利、电子等基础设施项目于今年8月底前一次性全面启动。 二是在促进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 计划投资5000万元,南部山区围绕竹笋、烤烟、中药材,北部片区围绕粮、油、蔬、果、茶选定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与基础设施项目同步落实到各村各地块。加强宣传发动,引导农业生产资源向主导产业流动,在贫困村新发展100个家庭农场。 三是在提速住房改善上精准发力。 计划打捆5000万元资金,对有意愿搬迁的建卡贫困户市、区两级人均补助1.5万元,叠加地票价款、小额金融贷款与C、D级危房改造政策,按照“五统一分”建设模式,加快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 四是在优化社会保障上精准发力。 按照“兜底线、保基本”的要求,整合民政、社保、教育等资金2亿元,全面保障建卡贫困户脱贫。 五是在创新帮扶机制上精准发力。 创新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电商扶贫网络,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平台;创新农村资产金融扶持政策,实施生产资料和劳动补贴作价入股改革;创新扶贫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对直接补助贫困群众的资金,全面实行“先事后钱”。对可以量化配股的资金,引导贫困群众以股权方式投入产业发展,建立“扶贫不扶懒”机制。

  【部门声音】

  市旅游局发挥职能优势助推奉节县旅游扶贫产业发展  一是 加强资金支持。投入扶贫资金210万元,重点支持对口帮扶的兴隆镇龙门村发展乡村旅游,改善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该村融入天坑地缝旅游片区,带动113户380名贫困群众脱贫。 二是 实施智力帮扶。协助奉节县理顺与重庆旅投集团的景区经营体制,投入50万元为奉节县编制天坑地缝片区旅游扶贫规划,引导全市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免费为奉节县编制乡村旅游规划,举办旅游从业人员“送教上门”培训活动,安排30万元支持奉节智慧旅游建设,指导奉节县编制智慧旅游工作方案。 三是 协助招商引资。为奉节县策划包装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推荐奉节县旅游产业项目与国投基金、旅游产业引导基金对接,力争落地1个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 四是 支持宣传营销。投入200万元为奉节县在央视投放旅游宣传广告,组织媒体赴奉节开展旅游宣传,在主要客源市场为奉节举办旅游推介会,免费提供国内大型旅游展会展位和报纸、杂志宣传版面,组织旅行社、自驾游团队等为奉节输送客源。

  【区县动态】

  巫溪县多方聚力破解非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难问题    一是 整合资源聚合力。调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切块安排5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按每个非贫困村贫困人口800元标准,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建立完善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牵引,行业部门、信贷资金、东西协作、圈翼帮扶共同参与的扶贫投入机制,为每个非贫困村整合投入资金150万元。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脱贫”、“爱心包裹”等社会扶贫活动,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非贫困村解决贫困户难题。 二是 结对帮扶激内力。组建30个县级扶贫集团,按照“脱贫任务难易程度,匹配对应帮扶资源”原则,结对帮扶贫困乡镇,由1名县级领导、1个县级部门牵头,实行“集中捆绑帮扶”。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包万户”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选准扶贫项目,提高其自身发展内力。 三是 培育产业强活力。围绕“一城两带两区”的区域布局和“1122”四大支柱、五大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构建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格局,确保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拥有1项以上稳定增收项目。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定向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云阳县加速发展电商扶贫引领群众对接市场  一是 优化政策扶持。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扶持政策,加快实施互联网“进村入户”计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37个贫困村免费安装光纤,为162个贫困村免费提供互联网服务。 二是 优化营销平台。成立互联网产业协会,吸引42家优秀电商企业入会。加快电商产业孵化园建设,力争到2017年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综合服务中心1个、乡镇综合服务站38个、贫困村电商综合服务点162个,探索一店带一户或多户、一店带一村或多村的电商扶贫模式。依托淘宝云阳馆,搭建特色农产品“互联网+”商务营销平台,目前实现52个特色产品上线销售。 三是 优化人才培训。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计划,通过与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机构、优秀电商企业合作,多渠道举办电商职业培训和人才实务培训,计划到2017年底实现电商扶贫培训3000人次。 四是 优化物流服务。依托邮政网络配送平台,加强与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完善城乡仓储物流中心,着力解决农村地区农产品进城“第一公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

  开县实施“五个一批”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就业  一是 密切政企合作,组织招聘一批。落实社保、医保、失业保险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激励企业优先招用贫困家庭劳动力1.8万个。 二是 加强校企合作,订单转移一批。完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园校互动”机制,深化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办学模式,向需求企业定向输入贫困家庭学生2000名。 三是 开发公益岗位,援助安置一批。开发农村环卫、公路、水利设施、公益林管护等岗位3000个,帮助年龄偏大、身体有缺陷、文化程度偏低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四是 政策激励扶持,自主创业一批。有针对性开展创业培训,在农村种养殖、加工运输、建筑、市场营销、乡村旅游等方面,鼓励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创业。 五是 利用乡情优势,带动输出一批。通过血缘和地缘关系,发挥乡情联谊会和在外流动党组织的联络纽带作用、50万常年在外务工经商老乡的帮带作用,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有序务工。

  巴南区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一是 塑造品牌形象。依托黑猪、黑米、黑豆、黑玉米、黑花生等打造“姜家黑”特色产业,把旅游资源、农耕环境与生态健康产业相结合,推出“黄金妈”亲子教育体验园项目。 二是 注重产业化经营。坚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思路,依托现有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引导和扶持有特色、有市场、成规模的产业发展壮大,帮扶5个贫困村建设骨干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三是 打造产业链条。强化贫困村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延伸贫困村农业产业链条,建立“农业—服务业”良性互动增收模式,积极探索特色农副产品“互联网+”等商务营销平台,为特色产业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