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七十三期

08.12.2016  11:36

  

重庆南川:叠加措施

  

加快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2013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围绕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筹安排的原则,以生活在边远高寒、环境恶劣、灾害严重的贫困农户为主要对象,按照投入多元化、建设规范化、发展产业化、管理制度化、帮扶社会化要求,探索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搬迁3671户、2.49万人,帮助上万名困难群众走上致富路。

  一、投入多元化,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多方整合资金。采取政策扶持补、地票交易赚、金融创新借、产业发展配、群众自己出“五个一点”筹集建设资金,累计整合资金6亿元。围绕改善安置点水、电、路、通讯、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和服务条件,累计整合部门资金2.4亿元,投入搬迁安置点建设,有效缓解了搬迁群众的资金压力。二是开展地票交易。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腾退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优先纳入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将节约的指标作为地票交易或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指标使用,产生地票资金2351万元。三是探索金融创新。建立区金融服务网等银企共享平台,正式挂牌营业首家区级担保公司,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17亿元。四是配套产业发展资金。制定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累计配套产业发展资金2527.7万元,帮助搬迁地区培育支柱产业。五是实行差异化补助。一般农户搬迁每人补助8000元。建卡贫困户、低保户搬迁每人补助1.5万元,并可重复享受C、D级危房改造、地灾搬迁、残疾人危房改造、倒房重建资金等。

  二、建设规范化,探索搬迁模式

  探索形成3种搬迁安置模式:一是以“五统一分”为统揽的“集中安置”模式。推行统一土地调整、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风貌、统一施工监管、统一产业培育和群众分户自主建设“五统一分”模式,建成东城马堡山、金山院星村、鱼泉龙泉村等移民集中安置点,入住搬迁群众1200余户。二是以主干线公路为依托的“安居农庄”模式。选择用地条件较好的村庄进行规划,沿干线公路布局“安居农庄”,激励经济条件较好的高山群众集中搬迁,先后建成大有柏杨坪村、三菇桩村、庙坪村和头渡前星村等“安居农庄”,入住搬迁群众1000余户。三是以群众自愿搬迁为动力的“梯次搬迁”模式。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不愿进入集中安置点和“安居农庄”的高山农户,给予相关政策补助,鼓励购房转户进城或搬迁到举家外出农户相对较好的农房,也可选择就近建房搬迁。

  三、发展产业化,“搬”出致富路

  推动产业发展与搬迁安置有机结合,夯实产业支撑,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一是培育支柱产业。如金佛山南坡头渡镇,搬迁农户实行山下居住、山上种药,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玄参生产基地。金佛山东坡大有镇依托专业大户引领,建成10余家土鸡专业合作社,每年出栏生态土鸡100万只。主要采空区水江镇九井村34户居民整体搬迁,业主流转土地3400亩,实施退耕还林1200亩,荒山造林1000亩,建设香桂示范园1000亩,种植猕猴桃200亩。截至目前,该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7家、农民合作社1240家、家庭农场300家。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坚持安置点建到哪里、产业培训就跟到哪里,每年开展中药材种植、中蜂、土鸡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与乡村旅游扶贫创业培训10余期、参培逾1万人次。三是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安置点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按照“外面好看、里面好住、住下好吃、吃了好玩、走时好购”的“五好标准”建设,该区扶持培育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520家,环金佛山各乡镇积极发展特色旅游,组织自驾游、采笋节、年猪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四是建立扶贫互助社。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59个,缓解贫困农户生产资金困难。

  四、管理制度化,发挥扶贫效益

  一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制定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考核办法,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纳入镇街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每月由区政府督查室开展1次督查,对不能按时完成进度的镇街、不能及时落实资金和支持不力的区级部门,追究单位领导责任。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1次专题联席会,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全程监管制度。区扶贫办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项目申报、评审、安排情况在南川农业农村信息网上公示,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纳入“三资”管理范围,项目村将每个项目资金开支、建设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决定搬迁对象、选址等,并根据人口和今后产业发展打算,对各户要求的户型进行拼接,形成整体建设方案。在贫困村成立由农民推选的义务监督小组,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项目资金使用、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管。严格按照扶贫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区级验收,认真接受上级检查和审计。

  五、帮扶社会化,构建大扶贫格局

  由一名区领导牵头,一个区级部门、数家社会单位、多名镇街干部参与,组成40个“1+3”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40个贫困村,同时联系、指导、推动所在镇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没有贫困村的5个镇由原联系区领导牵头联系、指导、推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组织1.2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结对帮扶1.28万户贫困户;对难以筹措搬迁资金、又具有开发潜力的地方,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业主投入实施搬迁。近年来,累计争取到位市总工会扶贫集团帮扶资金3260.54万元。去年7月以来,165个机关事业单位、33家国有企业、104家民营企业、1.2万名干部职工踊跃参加扶贫攻坚,捐赠钱物3358.6万元,帮助解决贫困户搬迁安置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