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七期

17.02.2017  18:03

  

重庆市深入整合土地房屋和地质矿产政策资源

  

多渠道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

 

 

  脱贫攻坚以来,重庆市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发展实际和脱贫任务,点面结合集中整合全市土地房屋和地质矿产资源政策,坚持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多渠道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成效初显。

  

 

  一、整合土地政策,发挥土地资源基础优势

  (一)保障扶贫开发用地。支持贫困区县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对3个贫困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进行修改审核,审查贫困区县规划局部调整方案59宗、规模7410亩,完成贫困区县78宗新增建设用地规划符合性审查,落实建设用地布局15885亩。坚持“应保尽保”,下达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每个区县600亩用地计划指标,2个市级贫困区县每个区县300亩用地计划指标。及时审批贫困区县各类用地,全年审批贫困区县用地57962亩,有力保障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发展等用地需求。

  (二)优先开展复垦地票交易。落实建卡贫困户宅基地优先备案入库、优先复垦、优先地票交易、优先直拨价款政策。优先申报实施建卡贫困户复垦项目220个,规模9830亩,涉及1.38万户,4.84万人。设立5亿元建卡贫困户复垦周转金,建卡贫困户复垦项目在市国土房管局入库备案后,按2万元/亩预先拨付区县推动项目实施。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成交地票19.95万亩、396.2亿元。其中,贫困区县成交地票14.74万亩、292.44亿元,占全市成交总量的73.88%。4.53万建卡贫困户通过地票交易获得财产收入12.2亿元,有效推动了减贫、脱贫工作。

  (三)倾斜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支持贫困区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有序实施山水田林湖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升农村整体形象。2016以来,在16个贫困区县共实施各级各类农村土地整治项目255个、规模54.49万亩,完成投资10.31亿元,有力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在96个贫困村实施土地整治补助项目,效果得到普遍好评。新增耕地指标收购继续向贫困区县倾斜,2016年共安排收购指标1.77万亩、3.25亿元,资金占全市总量的54.4%。

  二、整合房屋政策,创新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一)探索发展巴渝民宿旅游产业。在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贫困县加快民宿资源资产开发,优先对贫困户农房及进城落户居民退出的夹心房、连体房进行民宿产品策划、包装和开发,探索农房产权管理和收益分配方式创新,实现农村土地房屋资源在市场引导下合理、高效利用。目前建设有城口亢谷、巫溪长红村、酉阳楠木湾、彭水美人窝、彭水黄帝峡、彭水大厂坝6个项目,其中亢谷巴渝民宿示范点已投入运营。

  (二)支持发展避暑休闲地产。优先支持贫困区县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地产,将包括贫困区县在内22个区县的20个片区作为避暑休闲地产重点发展片区。2016年以来审批贫困区县旅游基础设施和避暑休闲地产用地11宗1624亩,有效保障贫困区县旅游项目用地。

  (三)推进农房抵押融资。依托土地房屋权属登记系统,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实现“数据标准、业务流程、业务规则”的统一,有条件的贫困区县已将网络延伸至乡镇国土房管所。开展农村土地房屋、承包经营权、林权三项主要产权的确权发证,对集体“三资”进行清理并开展量化确股试点。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合一、房地合一”的统一登记,分别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8.04万本、宅基地及农房证书660万本、其他建设用地及房屋证书4.06万本,为开展农房抵押,活跃农村金融奠定基础。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189.64亿元。

  三、整合地质矿产政策,不断提升科技扶贫实效

  (一)强化地质环境保护助推脱贫。在贫困地区实施钻井取水工程,全年安排实施岩溶缺水地区供水示范项目14个,投入资金2317.22万元,主要位于秀山、酉阳、彭水、巫溪等贫困地区,目前已成井41口,经初步抽水试验获得总出水量达5060立方米/天,预计可解决5万人饮水问题。

  (二)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扶贫。在8个贫困区县安排基础地质、矿产勘查项目18个,资金规模1.1亿元。城口县锰矿整装勘查,实现重大进展,大渡溪、修齐、高燕等3个勘查区竣工钻孔11个,见矿率100%,矿体厚度0.54-5.55m,品位超过16%,有望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市级财政、南川区共同出资1200多万元,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发现2442平方千米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土地、1353平方千米富硒土地、1219平方千米足硒土地,土壤硒元素含量水平、富硒土面积目前位居全市首位,将有力推动该区特色产业发展。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