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二十六期

17.06.2017  01:58

  

重庆市坚持用“绣花”功夫动员凝聚各方力量

  

全方位多形式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用“绣花”的功夫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切实发挥政府主导力、集团助推力,充分激活市场带动力、社会帮扶力,构建了行业扶贫、专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走出了一条自身特色突出、实际效果明显的脱贫攻坚之路。2015年实现2个市级贫困区县整体摘帽、808个贫困村、95.3万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5个国家重点区县和2个市级重点区县整体脱贫摘帽通过市级验收,885个贫困村、59.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突出统筹统揽、责任落实,切实发挥政府主导力

  (一)科学谋划,整合力量。坚持把中央顶层设计与重庆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大扶贫的理念谋划目标任务、凝聚社会力量、强化集团帮扶。2015年,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出台《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1+1+13”脱贫攻坚政策,保持原有集团帮扶格局总体不变、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基础上,按照总体稳定、局部调整,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原则,将498个市级部门、驻渝部队、人民团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21个经济相对发达区县优化整合为18个扶贫集团,对口帮扶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并按照集团帮扶到县,成员单位定点到村、帮扶到户、落实到人的要求,实施精准帮扶。

  (二)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帮扶集团成员单位把深入调研、共谋脱贫之策,宣传动员、激发内生动力,督促检查、落实主体责任,夯实基础、培育基层队伍,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典型等作为对口帮扶、精准助推的主要任务,制定年度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合力抓,落实专人具体抓。建立健全统筹协调、联席会议、项目申报、奖惩激励等机制,逐级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

  (三)点面结合,加强指导。坚持把面上助推、点上精准作为集团帮扶的重要抓手,既解决对口贫困区县、结对贫困村面上发展的共性问题,又逐个解决贫困人口一家一户存在的个性问题,既在资金上提供支持、人才上提供支撑,又特别重视工作上加强指导。各成员单位在抓好资金筹集的基础上,重点帮助结对村理清思路、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用绣花的功夫抓好扶贫政策宣传、村情民意调查、基础设施改善、扶贫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培育、脱贫技能培训、民生困难解决、矛盾纠纷化解、内生动力激发、后备干部培养、村级组织建设和脱贫成果巩固等工作。同时,又组织动员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结对帮扶、志愿服务、体验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二、突出捆绑联体、精准帮扶,充分发挥集团助推力

  (一)领导挂帅,强化牵头。每个扶贫集团确定了1--2名市领导挂帅、1个综合部门牵头。21名挂帅市领导每年率集团成员单位领导赴联系区县专题调研、现场办公不少于2次,亲自主持召开对口帮扶专题会议不少于2次。2015年6月以来,挂帅市领导先后专题调研指导130多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20多个。各牵头部门按照分工督促各成员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及时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加强调研指导,宣传先进典型,交流工作经验,牵头开展考核评估,负责统计汇总各单位年度工作情况。2年多来,18个扶贫集团牵头单位先后为18个贫困区县举办扶贫政策、业务技能等各类培训120多期,培训各类人才3200多人(次)。

  (二)发挥优势,强力助推。市级扶贫集团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区域等综合优势,改变单兵作战、独立帮扶的缺陷,实现了集团扶贫与行业扶贫的有机结合,创新了定点扶贫模式。2016年,18个扶贫集团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7亿元,引进协调帮扶资金17.8亿元、项目339个,技术62项,资助贫困学生3887人,组织劳务输出1622人。市政协扶贫集团帮助云阳引进年产6万吨PVB树脂等16个重大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科委扶贫集团向万州区选派56名科技特派员,进驻56个贫困村,每村资助经费5万元。市卫计委扶贫集团筹集资金近1.5亿元,精准识别、精准就医15万余人次,落实资金18亿多元,新建完善贫困区县医疗卫生机构108个、村卫生室3877个。

  (三)派驻干部,精准发力。在组成18个调研组深入18个贫困区县把脉会诊、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形式从集团成员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区县实施挂职扶贫、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一是 从市级机关选派56名优秀年轻干部挂任贫困区县政府副职、部门副职、副乡镇长,主抓脱贫攻坚工作。 从市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550名,选派科技特派团队44个,实现全市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驻村全覆盖。 采取新选派和调剂选派的方式,为每个贫困村特派1名大学生村官,直接从事基层一线扶贫工作,实现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全覆盖。 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募扶贫志愿者460名,统一安排在18个贫困区县的贫困村,纳入驻村工作队担任贫困村支部书记助理,直接参与脱贫攻坚。

  三、突出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充分激活市场带动力

  (一)用市场方式引导村企挂钩。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政策激励、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合作开发、产业推动、商贸带动、招商引资、发展指导、公益捐助、帮扶济困等多种形式,狠抓村企结对帮扶工作。截止目前,已有164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了1004个贫困村,投入资金35.6亿元。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通过入股分红、订单种养、托管代养、联户带动等模式,累计带动3万余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3000元。各非公企业广泛开展就业扶贫,累计吸纳贫困人口12189人就业,贫困群众就业率大幅提升。大力培育以网上村庄为龙头的市场主体,全市建成网上村庄服务站155个,合作农户6580户,平台上线农家乐4865家、用户数量达100万人次,实现交易1.5亿多元、覆盖农户12000多户。

  (二)用市场机制做活乡村旅游扶贫。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通过资产评估,把旅游资源变为发展产业的资本,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景点换资金,以经营权换资金,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实现了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多赢局面。目前,已在全市47个片区231个村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其中177个高山贫困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专业村,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1.1万户,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近40亿元。其中,建卡贫困户直接经营农家乐1260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贫困户就近参加农家乐务工常年保持在5000人以上,人均工资收入1.2万元。

  (三)用市场规律破解金融“贫血”问题。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统计、“一行一品”产品创新等“四大行动”,着力增强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助学贷款、创业担保贷款五项政策性金融产品扶贫效用,优化财政金融联动扶贫、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改革、企业市场融资渠道拓宽、贫困户风险保障以及基础金融服务五大金融扶贫政策环境,完成40万户建档贫困户金融服务档案建设,推出30多个金融精准扶贫专项产品,打造54个金融扶贫示范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700亿元,惠及70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企业债券融资250亿元,农村小额保险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0%。

  (四)用市场手段改革监管、信贷担保方式和降低产业风险。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机制,组织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重要专项资金绩效评估,提高了专项资金的公开程度和水平。建立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建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建立财政资金支持扶贫对象参加农业保险机制,引导多家保险机构推出了牛羊肉、蔬菜、中药材等价格保险,降低了产业风险。全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规模达到2.3亿元,实现了贫困区县全覆盖;安排1.1亿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为贫困户购买农村住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建立5000万元大病救助基金,提供兜底保障。

  四、突出广泛动员、积极引导,全面调动社会帮扶力

  (一)健全社会扶贫工作体系。聚焦全市18个扶贫开重点区县,1919个贫困村165.9万贫困人口,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利用网络优势,搭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锁定贫困对象,公开致贫原因,公布联系和帮扶方式,让社会各界和民间力量主动对接帮扶,构建市县两级集团定点扶贫、鲁渝协作扶贫、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的社会扶贫工作体系,引导各种力量参与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及结对帮扶等扶贫活动。

  (二)创新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对接协调。落实定点帮扶资金25亿多元。构建市、区(县)两级扶贫集团定点帮扶机制。18个扶贫开发重点区县组建帮扶集团420多个,2600多个单位参与脱贫攻坚,争取社会帮扶资金38亿多元。完善市内区县对口帮扶机制。将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 和城市发展新区的19个经济发达区县,分别纳入18个市级扶贫集团,结对帮扶18个重点区县,帮扶实物量以上年度本级财政收入的1%为基数,直接由市财政对口结算受助区县。2年多来,“经济发达区县”共援助“经济滞后”区县实物量近13亿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建立驻村帮扶机制。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2915个,第一书记1688人,驻村工作队员20302人,落实结对帮扶干部19.9万名,实现了所有贫困村驻村帮扶、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健全鲁渝扶贫协作机制。落实政府援助资金4亿多元。倡导扶贫济困、行善积德,广泛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2015年、2016年共募集社会资金20.3亿元。

  (三)完善社会扶贫支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和重庆市社会扶贫相关财政、税收等政策,建立完善干部挂职扶贫、驻村帮扶、扶贫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扶贫表彰和激励政策。加强对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的信息服务、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扶贫项目,创新扶贫方式,打造优秀扶贫公益品牌。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动员优势,创新服务支撑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人士捐款捐物,开展助教、助医、助学等扶贫活动。近年来,先后募集各类捐款4亿多元。加强正向激励。市人社局和市扶贫办每年表彰50个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人,市委、市政府每5年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市委组织部近2年先后提拔重用了19名扶贫挂职干部。

          社会扶贫处

重庆市荣获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九连冠”
    7月4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在新近公布的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我市再次被评为A等,自2008年以来连续九年获此殊荣,累计获得绩效考评奖励资金7.人民政府
重庆扶贫专报第三十二期
   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扶贫办
重庆扶贫专报第三十一期
   国网重庆电力搭建“绿色通道” 充分发挥扶贫办
上半年重庆市扶贫济困医疗基金规模2.9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2万人次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建立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对困难群体医保报销以外的医疗费用实施分段分档救助。截至6月30日,已下拨市级补助资金1亿元(其中民政救助对象5000万元,建档立卡扶贫对象5000万元)到区县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区县配套资金1.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