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六十二期

02.12.2017  02:03

  

重庆市深入推进精神扶贫

  

着力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

 

  针对部分贫困户安于现状,更多的依赖外部扶持以及存在“精神贫困户”现象,重庆市在致力于帮助贫困群众物质层面脱贫的同时,深入推进精神扶贫,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进一步增强脱贫增收主观能动性。

  一、宣传扶贫政策,提振脱贫信心。 一是 建立常态化宣传阵地。开办时事、励志、科普、法治、文明礼仪、创业就业等18类专题实用性课堂,建立流动扶贫师资队伍和课程数据库,在有条件的村选取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建设固定宣传阵地,完善常态化开展形势政策宣传的工作制度。 二是 完善专兼职宣讲队伍。在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文化专干等人员中选拔一批时事宣传员,每周推送1期“时事123”微信广播,每月发送1期“时事123”活页材料。 三是 开展“主题日”宣讲活动。结合梦想社区主题日活动,组织致富能手、技术专家、文化专家、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深入贫困乡村和农户家中,帮助贫困家庭科学制定创业、养老和家庭发展等人生规划,推动扶贫项目落地,全面提升生产生活专业技能。

  二、树立脱贫典型,弘扬自强精神。 一是 深挖脱贫典型。积极开展脱贫光荣户、致富能人等典型评选活动,通过基层推荐、媒体报道,推出一大批群众认可的脱贫、扶贫先进典型,首批47位脱贫扶贫典型人物的故事在重庆日报进行宣传报道。 二是 褒扬脱贫精神。在重庆好人、感动重庆月度人物评选中加大脱贫扶贫典型选拔力度,对特别优秀的积极推荐参评中国好人。从深度贫困乡镇推荐18名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市级道德模范候选人。 三是 讲好脱贫故事。开展“聚焦脱贫故事”活动,在《重庆日报》等市属媒体推出一大批扶贫脱贫典型事迹。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活动,组织脱贫典型讲脱贫故事、谈脱贫感想,结对帮扶深度贫困户,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脱贫志气。

  三、推动移风易俗,整治歪风陋习。 一是 实施婚丧礼俗整治行动。在贫困乡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婚丧操办事宜规范制度,建立健全乡规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石柱县、巫山县等区县出台整治大操大办制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70余场。 二是 实施封建迷信治理行动。发出“十倡导十不要”倡议书,发放科学知识宣传手册2万余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开展突击检查清查行动,严厉打击利用“黄赌毒”、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等手段骗财害人的不法行为。 三是 实施敬老孝老主题活动。突出“孝善立德”主题,推行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月给父母清扫一次房间等“六个一”家庭实践活动。在贫困乡镇成立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推行“家庭道德银行”积分管理,对不赡养老人等不良行为开展教育和曝光。广泛开展“身边的孝善行为”评议活动,表扬孝星孝行。开州区、巫溪县、梁平县等地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女婿”评选活动,引导尊老敬孝之风。

  四、搭建活动平台,持续助学扶智。 一是 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央和重庆彩票公益金投入270万元,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建设2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42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到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做辅导员。 二是 组织“圆梦之旅”冬令营活动。计划组织11个深度贫困乡镇500名留守儿童,到主城参加“圆梦之旅”冬令营,参观重庆科技馆、三峡博物馆和红岩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孝亲敬老和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 三是 深化“红樱桃”活动。启动“千店义卖行大善”活动和“冬日针爱”义织活动,募集善款购买毛线,广泛招募志愿者编织帽子、手套、围巾等爱心衣物,年底将送至各贫困区县特别是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7900多名留守儿童和2500多位空巢老人手中。 四是 开展心理健康巡回辅导。依托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招募心理专家志愿者,在每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1+1+N”巡回辅导,即一场普遍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一堂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多个“一对一”个体心理健康咨询。

  五、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志愿扶贫。 一是 深化“我们一起奔小康”行动。召开社会组织扶贫志愿服务座谈会,发动111个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深入18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拟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建立志愿服务站,目前已在石柱县中益乡建成“小蜜蜂”志愿服务站。 二是 创新扶贫志愿服务项目。江北区绿叶义工、青少年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等深入巫山县双龙镇,实施“惜福银行”“善行超市”等扶贫志愿服务项目。渝中区红领巾志愿者协会、沙坪坝区绿风行公益发展中心认领“爱心助学”“衣旧情深”等扶贫志愿服务项目。巫溪县持续开展“微了爱”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到深度贫困乡镇开展帮扶慰问活动。 三是 推进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本土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最美扶贫志愿者”推选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扶贫志愿服务。结合“重庆志愿服务季”,建立志愿服务组织扶贫协调机制,引导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到深度贫困乡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六、深化文明创建,培育文明风尚。 一是 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对照《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力争成功创建一批市级文明村镇。 二是 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出台《重庆市关于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围绕“美丽乡村·善美巴渝”主题,广泛开展“和美农村、纯美农民、洁美农家、富美农业”四大活动。在深度贫困乡镇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清洁户”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淳朴乡风。 三是 弘扬新乡贤文化。深化开展“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的乡贤我们学”活动,制定乡贤评选条件和评选程序,由群众推选一批信得过、能干事的新乡贤。设立“乡贤讲理堂”,引导当地乡贤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集合优秀乡贤资源,组建乡贤劝和团、乡贤智囊团、乡贤宣讲团、乡贤创业团,与贫困乡镇建立定点帮扶。

                                                                                                                                                                                                                                                                          (根据市文明办有关材料整理)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