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十八期

10.05.2017  13:57

  

重庆奉节:探索破解脱贫瓶颈

  

培育特色产业扩大增收渠道

 

  奉节县按照市委政才书记“使特色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指示精神,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核心和关键,探索破解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风险、销售等瓶颈。结合农业产业布局,突出30万亩低山脐橙提质增效,20万亩中山油橄榄增量提质,以及30万亩高山烟叶、中药材、蔬菜高效发展,分别覆盖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共实现约13万名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脱贫攻坚以来,新发展脐橙4万亩、油橄榄1.5万亩、中药材1万亩、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1182个,帮助1万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2.6万元以上,共实现5万余人脱贫,为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了强力保障。

  一、资金跟着穷人走,破解“无钱可用”瓶颈

  (一)精准投放产业扶贫资金。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等方式扶持到户,支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电子商务,按每户2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

  (二)量身定制金融扶贫产品。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为1.3万户贫困户提供新增免抵押、免担保、贴息贷款7.5亿元,经过诚信度、劳动力、家庭收入等指标评定后,贫困户可获得0.5万元-5万元小额贷款,共覆盖44%以上的贫困人口。明确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履行贷款资金监管职责,防止资金滥用、乱用。今年1-4月,该县已有7486户贫困户申请小额贴息免抵押贷款3.7亿元。

  (三)持续增强扶贫带动能力。严格落实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农村经济组织提供对接帮扶、财政补助、优惠贷款等政策,支持其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扶贫带动能力。脱贫攻坚以来,共投入财政补助资金6257万元,涉及农业企业46个、农民合作社91个;33户带动贫困户的农业企业获“龙头企业”称号;70户新办微型企业带动贫困户的,获财政补助资金191万元;509户微型企业带动贫困户的,获后续扶持补助200万元。

  二、技术盯着产业补,破解“无计可施”瓶颈

  (一)整合资源,引进技术。根据该县产业布局,以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聘请31名种植、养殖专家“入库”奉节,设立脐橙、油橄榄、中药材等产业研究中心6个,建立畜禽养殖、蔬菜、烟叶、蚕桑、茶叶等产业农技专家工作室12个,深化“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辐射30%以上的贫困人口,为3.7万余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源。

  (二)问需于民,制定规划。根据贫困群众劳动力技能、学习意愿、文化状况等基本情况,以及产业发展政策和就业市场形势,制定《脐橙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山羊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等产业技术标准8部,以“奉节扶贫”等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定期推送技术知识,20项实用技术实现“掌上学”。

  (三)精准项目,订单培育。按照技能培训与产业、就业和增收结合的要求,打捆创业、移民、扶贫等培训资源,培训县乡畜牧兽医人员、龙头企业、养殖场业主和养羊户、村干部、村级防疫员1600名,把技术送到贫困户家门口。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配备乡村兼职技术员1300名,定向培训生态特色养殖、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3000人次,培育在当地有影响力的“田秀才”、“土专家”700名。探索“龙头企业+技术培训”、“能人+技术分享”等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和技术能人的带动示范作用。

  三、产业防着风险育,破解“无法可避”瓶颈

  (一)强化规划降风险。结合区域特色,布局“4+3+X”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注重对各乡镇的扶贫产业进行统筹谋划,根据各村、社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以“一乡一主导”“一村一特色”推动“4+3+X”特色产业链延伸覆盖到贫困村、社。统筹兼顾贫困户近期增收和长期效益,采取“种养相加、长短结合、以短养长”25种扶贫增收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土鸡蛋、腊猪脚、方竹笋、党参等“短平快”项目。围绕全域旅游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油橄榄、山羊、中药材、光伏发电等产业。

  (二)传统保险降风险。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推出针对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商业险种,通过为农户承担暴雨、洪水、内涝、风灾以及病虫鼠害等造成减产或绝收损失,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后顾之忧。

  (三)利益联结降风险。探索建立“无形股份+生产收益”、“优先聘用+产业补助”、“订单农业+示范带动”、“土地流转+就业创业+联贷担保”、“借一还一”等利益联结模式。如奉节县鑫桥蔬菜公司通过该模式带动200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万元;奉节县汀来公司带动80户贫困户在食用菌基地务工,实现户均增收3万余元,其中30户贫困户自己创业,每个大棚实现年收入5—6万元以上;云龙牧业公司免费向280户贫困户借牛460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四)股权量化降风险。项目实施单位将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产权的50%归龙头企业,10%归村集体,40%归贫困户。财政投入资金由企业按不低于6%的标准给予贫困户保底分红,村集体收益权量化给集体评出的深度贫困户,作为解决失能弱能等深度贫困户的困难补助或产业发展基金,形成“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结风险防患机制。其中,项目业主持股1556.3万元,村级组织持股270.7万元,贫困户持股620.2万元。

  四、品牌围着市场塑,破解“无利可图”瓶颈

  (一)培育市场主体。围绕贫困村主导产业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33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个、专业大户8100个,扶持建设扶贫对象参与度高、带动性强的特色优势农业基地60个以上,鼓励扶持带动性强的特色产业项目30个以上。延伸建成120个村淘服务站,其中贫困村36个。打通4800公里物流线路,培育网上村庄10个。

  (二)注重提升品质。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确保贫困户增值收益提高20%以上。脐橙、红豆杉、油橄榄等特色产业链已达25条,红豆杉、油橄榄加工厂已正式投产。2016年加工油橄榄鲜果358吨,榨取橄榄油35吨,并注册“金峡”牌橄榄油商标。脐橙商品化处理线达到16条,冷库6座。

  (三)加强品牌管理。以区域公共品牌、行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为重点,开展 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 农产品地理标志 为特征的“三品一标”认证,打造附加值高、特色明显、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品牌。打造“草堂脐橙”、“红翠脐橙”、“乡坛子”等6枚重庆市著名商标,6家龙头企业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奉节脐橙成功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夔门红土米”品牌连续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大米”。忠兴农业桑园土鸡和鸡蛋、云龙牧业黑牛肉获得首届中西部优质食材二等奖。

  五、销售瞄准增收促,破解“无处可销”瓶颈

  (一)展会直销。以“渝洽会”、“渝交会”、“农交会”、“重庆峰会”等各类展示展销会、洽谈会为平台,帮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大市场。在南坪国际会展中心区县长联合会上全面推介奉节脐橙。华润五丰、永辉超市等现场举牌采购超过2万吨,现场和签约销售共计1200万元。

  (二)平台展销。以“弘扬美食文化、推进全域旅游、促进商贸繁荣、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举办特色农产品及旅游产品、县外特色产品和第二届“舌尖上的奉节”美食评选活动,现场销售300万元,帮助2000户贫困户实现销售收入1300余元。

  (三)网络营销。实施“互联网+农产品上行”,引进阿里巴巴、味道网、敦煌网、中药材天地网、物流网等平台,通过淘宝聚划算、众筹等营销活动,推进奉节脐橙、腊肉、蜂蜜、中药材、土鸡蛋等全网上线,全县网销农特产品累计达2亿元,农产品溢价10%以上,共辐射贫困人口3.5万余人,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实施“互联网+乡村旅游”,依托网上村庄,引导200家农家乐触网上线,吸纳游客10万人次,助推1万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

  (四)奖励促销。加大农产品网销奖励力度,设立奉节脐橙“网络销售奖”、“线下销售奖”、“生产主体销售奖”,鼓励奉节脐橙品牌营销,促进脐橙销售溢价30%以上,为贫困户增加脐橙销售收入2元/斤以上。

  (五)服务助销。落实33个资金实力雄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责任,主动实现农商、农超对接,形成一体化销售终端。实行分级、保鲜、加工、包装、价格、销售“六统一”,如康乐镇铁佛村晚熟脐橙实现统一价3.5元/斤收购,畅销到广东、上海、郑州等全国各地,帮助76户群众户均实现收入3万元以上,其中31户贫困户实现户均收入3.6万元。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