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四十八期

22.12.2015  18:31

  

黔江区“五子”发力推进精准扶贫

  

夯实脱贫根基

 

 

     黔江区瞄准2016年底,全面实现“越线、销号、摘帽”扶贫攻坚总体目标以及“2015年25个贫困村销号、5122户18442人越线”的既定目标,以“五个精准”为着力点,递进式夯实脱贫根基,形成了领导重视空前、措施力度空前、脱贫成效空前的崭新局面。

  一、精准对象“端盘子”

  (一)密集式调研。立足贫困现状,33名区级领导分别带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调查研究198批次,以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集脱贫意见建议596条。召开4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二)战备式动员。召开黔江区脱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乡镇街道、村、组层层召开动员会、培训会1991次。抽调11名业务骨干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落实工作经费200万元,统筹、协调、指导全面工作。

  (三)立体式宣传。在重庆市新闻发布厅召开黔江区扶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在高速公路上采用“T型”广告、黔江主城人行天桥、乡镇街道人员密集场所或显眼位置悬挂固定标语663幅;在武陵都市报、黔江电视台、黔江政府公众信息网、黔江扶贫信息网、手机报、微博及微信等区级媒体和刊物上聚焦扶贫攻坚,开辟专栏与评论,进行动态报道和政策解读696条;发放入户宣传资料4.7万份。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宣传,群众知晓率达100%。

  (四)地毯式摸排。乡镇街道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组成调查组,就贫困程度、致贫原因逐户开展调查摸底,在系统内甄别出重度贫困户1385户、中度贫困户7390户、轻度贫困户2655户。同时甄别出系统外贫困户1212户4242人。

  二、精准谋划“开方子”

  (一)总体方案层层把关。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先分后总、分级把关等方式制定《全区扶贫攻坚工作方案》,做到村(居)、乡镇街道、驻村工作队、区级联系领导分别签字认可,使方案与群众期盼、与本地实际、与区级牵头部门“三符合”,7名区级领导与11个区级部门对13类项目分别牵头负总责。

  (二)脱贫项目量身定制。在贫困村投入资金6.8亿元,实施脱贫项目1351个。对贫困户落实“六个一批”措施,到户项目22606个,其中一个项目到户2645户、两个项目到户6494户、三个及以上项目到户2291户,通过产业扶持脱贫1597户、医疗救助脱贫3380户、教育资助脱贫3226户、培训2641人次转移就业1431人脱贫1431户、民政兜底脱贫1047户、扶贫搬迁脱贫758户。

  三、精准帮扶“引路子”

  (一)结对全覆盖。建立“24121”帮扶制度,即每位区领导联系2个贫困村、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每个区级部门帮扶1个贫困村、部门处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帮扶部门、乡镇街道职工和村干部分别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抽调260名干部组建65支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实行蹲点帮扶;30余家企业与6个街道结成帮扶对子。

  (二)帮扶全覆盖。严格落实“三个必到”。 一是 人必到。联系村领导每个月至少到贫困村1次,部门处级帮扶领导每个月至少到贫困村2次,驻村工作队员每个月至少在贫困村住15天。 二是 心必到。把帮扶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贫困群众交朋友、做知己,以情感人、以人换心,切实当好社情民意收集员、扶贫政策宣讲员、科技推广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做“全能型”帮扶人员。 三是 行必到。落实定期汇报和定期通报机制,驻村工作队每月末向区委组织部和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上个月工作开展情况,并于次月5日前将驻村工作队开展情况通报全区,且将个人驻村工作情况作为“晋职、评优、提拔”的重要依据。截至11月底,累计解决就医、就学、就业、产业发展、扶贫搬迁等具体困难8512件,惠及贫困群众12.5万人。

  四、精准施策“强里子”

  (一)整合三大类资金。采取“本级筹、向上争、社会集”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建立“多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资金保障机制。目前,已落实扶贫攻坚资金5.1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5%,其中整合区级涉农部门资金1亿元,区级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资4.13亿元,争取国开行、市卫生计生帮扶集团等帮扶资金1326万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所有扶贫攻坚资金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使用。

  (二)推行金融到户三大模式。 一是 直接以物放贷模式。发放种子(种苗、种畜)、化肥等物资,待农户出售产品时,无息扣回,帮扶贫困户“无本”增收。 二是 资金互助社借款模式。为每个贫困村注入15—30万元互助资金。贫困户通过就近的5人联保,可向互助社申请借款用于生产性创收项目,最高额度不超过2万元,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截至目前,入社农户借款2168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1655万元,占比达76%。 三是 金融机构“无抵押”贷款模式。制定《黔江区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扶贫小额信贷专项风险补偿金500万元,按照1:10的比例投放扶贫贷款。当发生扶贫小额信贷坏账损失时,由发放贷款金融机构、风险补偿基金分别承担30%和70%。重点解决476户搬迁、1000名贫困大学生就学以及5569户发展产业融资难问题。

  (三)出台社会保障两项政策。出台“5+2”医疗救助政策。在市级五项政策的基础上,新出台两项政策:由区财政资助建卡贫困户购买合作医疗保险,一档50元/年、二档60元/年,自行补差,不重复资助;区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用于救助经医疗保险、扶贫医疗救助、民政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救助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承担医疗费用仍然较重的贫困对象,确保其医保目录内自付费不超过10%。

  五、精准管理“除根子”

  (一)建立一套真实数据。以贫困户为单元,对11430户系统内贫困户和1212户系统外贫困户建立“一账一书一卡两表”,即贫困户脱贫台账、到户产业帮扶协议书、明白卡、基本情况登记表、月收入动态核算表,算清贫困家庭收入帐,由贫困户户主、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签字确认,做到户建档、乡镇街道建册、区建库。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逐户开展越线预验收,以贫困户收入情况、贫困面貌改善情况确立贫困户越线情况,防止“不愿越线”和“被越线”。

  (二)实现一批真实成果。在每个贫困村均建立配套脱贫台账,将贫困村脱贫标准以及脱贫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村务公开,各乡镇适时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活动,加快脱贫项目实施进度,防止“被脱贫”和“不愿脱贫”。截至11月底,贫困村村道硬化135公里、新修32公里、维修255公里,已解决5.9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58户,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发展草食牲畜3万头、蔬菜2.6万亩、土蛋鸡24.9万羽。

  (三)完善一套长效机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延续已越线贫困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救助政策,重点对脱贫多年的贫困村加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巩固力度,筑牢返贫防线。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