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丨万州钟鼓楼的由来!

07.08.2017  00:46

万州钟鼓楼又名镇江阁,始建于明初,其后多次被大水冲毁,又多次重建。清乾隆元年(1736年)扩建后颇为壮观。它是一幢红柱黄瓦飞檐斗拱式亭阁。外观三层,内有七层。里面有钟有鼓,故名钟鼓楼。

钟楼里那口大铜钟,有几万斤重,传说是从铁峰山飞下来的一口神钟。那钟子午报时,撞之嗡然,月明风清之夜钟声能传几十里远。钟鼓楼雄踞在长江钟滩子上一礅近四十米高的巨岩上,巨岩之上再建起二十多米高的钟鼓楼,纤夫从钟滩子经过,仰望钟鼓楼高耸入云。故纤谣说:“万县有座钟鼓楼,半截伸在天里头。

老万县的钟鼓楼

据“万县志,清同治五年(1866年)版,P.543,”“钟鼓楼 在治(县城)东三里(后来的一马路东段),前临大(长)江。知县房兰若建,以锁江口。康熙五十年,知县鲍錞重修。咸丰十年大水(洪水)圮(pi,毁)于江(长江)。同治四年(1865年),知县张琴复建。

钟鼓楼的长江段称为钟滩。在枯水月份,有的年份水位极低,河床底就显露出来了。河床似一条窄而长的石槽(给巴阳峡类似),石槽两边分布许多乱石。在洪水月份,水流湍急,形成险滩,翻船事故时有发生。为了“镇江锁龙”,古人修建了“镇江阁”,即钟鼓楼 。 

钟鼓楼雄踞在长江钟滩旁一礅近四十米高的巨岩上,巨岩之上再建起二十多米高的钟鼓楼。纤夫从钟滩经过,仰望钟鼓楼高耸入云。故纤谣说:“万县有座钟鼓楼,半截伸在天里头。

据说,1955年,因白蚁侵害而拆除。50年代,我在万一中上学时,经常(或天天)从楼下走过,但没有印象,钟鼓楼是何时消失的。2001年,三峡库区拆迁时,以钟鼓楼的名义,在北山大道,新建成钟鼓楼大市场。 

钟鼓楼与旁边修建于清光绪十六年的弥陀禅院构成完整的宗教场所。万县弥陀禅院依山而建,重楼叠院幽深巍峨。从下而上有镇江王爷殿、弥勒殿、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以及藏经楼等多重殿宇。1928年,修建一马路时,将弥陀禅院与钟鼓楼分隔开。弥陀禅院现已重建在原北山观的旧址。

▼1909 远处是钟鼓楼.

▼  老万县的钟鼓楼

以下是钟鼓楼见证人的采访录(转载)。

讲述人 释洪圆(女)98岁 慈云寺第五代住持

5岁时,师傅就把我带到慈云寺,19岁时在钟鼓楼弥陀禅院受的戒。所以,我与弥陀禅院关系密切,常来常往。我经常到钟鼓楼上玩耍,钟鼓楼原先跟弥陀禅院是连起的,修一马路时折掉骑楼才隔开了。那个时候,钟鼓楼是最高的。人们形容说:万县有个钟鼓楼,半截伸到天里头。

▼  1909 远处是钟鼓楼.

▼  1909 远处是钟鼓楼.

▼  1909 远处是钟鼓楼.

该楼于1955年坍塌,2001年,在北山大道,以钟鼓楼为原型, 建成钟鼓楼大市场。所以钟鼓楼没有了,留下的只是个地名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