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大佛寺:神秘大佛背后的王朝秘史

11.06.2017  12:53

神秘的大佛。

在重庆内环大佛寺大桥下面的长江边,有一座寺庙。从南滨路前往洋人街,可以看到路边的摩崖石刻大佛。朋友文兄就住在隔壁的龙湖郦江,喜徒步,好古迹,我有时去找他一起沿江边走走,曾数次路过这里,觉得大佛既殊胜庄严,又有点萌萌哒。

摩崖石刻大佛上方有“重庆大佛”四字,大佛寺因此而得名。重庆有好几个大佛寺,比如潼南大佛寺、江津石门大佛寺、永川大佛寺、开县南雅大佛寺等。讲规模,重庆大佛寺可能是小兄弟;但若论“出身”,重庆大佛寺则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它的来头很大。

因为重庆大佛寺是重庆历史上唯一由皇帝下令修建的寺庙。

重庆大佛香火旺盛。

1.

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曾三次建都。

一是巴国国都。周武王11年(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巴人参与伐纣,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周武王分封姬姓宗族于巴国。巴国的都城建在江州,就在今天的渝中半岛。

二是夏国国都。元朝至正11年(1351年),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1357年,南方红巾军领袖徐寿辉部将领明玉珍率军西征,攻占重庆。1363年,明玉珍称帝,定国号夏,建都重庆。

三是中华民国陪都。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同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明定重庆为陪都”。

大佛寺见证了重庆600多年的历史。

文章开头提到的重庆大佛,就是大夏王朝开国皇帝明玉珍定都重庆后,命手下大将邹兴(建国后任司徒,相当于分管人事、民政、教育等领域的副总理)在长江南岸凿石建造的,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建成,距今已有650余年。

重庆大佛是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大佛造像,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确认的由农民起义军政权所造的佛像,目的是镇压水患,保佑往来船只平安。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佛是用来镇妖的。当时重庆水患频繁,江面滩险浪急,船只时常触礁,民间盛传是因为对岸江北人头山上经常有鬼怪出没。

重庆大佛造像应为释迦牟尼佛。

据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重庆慈云寺方丈的著名高僧惟贤法师《大佛寺记》(1987年11月)记载,大佛高七点五米,肩宽二点四米,底部宽三点二米。两脚分开端坐,左手平放膝上,右手作说法印,披袈裟,袒右臂,头现肉髻,俨然如佛经所描绘的如来说法相。大佛面朝长江,背靠石壁,庄严慈祥,气度非凡。此像为元代石刻的代表作,是中国石刻艺术晚期作品,可与大足宝顶石刻媲美,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很多资料说重庆大佛造像是弥勒佛,因为明玉珍信仰明教,应为误传。惟贤法师乃一代高僧,其说法可以采信。从造像的形制上看,也应该是释迦牟尼佛而不是弥勒佛。

重庆大佛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价值,还有一定的水文价值,以前过往船只都通过大佛来判断长江水位。大佛座基高程为179米,很容易被洪水淹没。当长江水涨到大佛脚上时,人们称“大佛爷洗脚”,当长江水涨到大佛脸上时,人们称“大佛爷洗脸”,大佛也就成为天然的洪水标志。

重庆大佛外面是滚滚长江。

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也就是大夏国灭亡50年后,工匠又在大佛后面的石壁上凿了五尊佛像,建了五佛殿。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佛殿进行了重建,为重檐歇山式建筑。

五佛殿的石龛内,中央为三佛并坐,分别为释迦牟尼的报身(卢舍那佛)、法身(毗卢遮那佛)、化身(释迦牟尼佛)。三佛的左侧为坐青狮之文殊菩萨,右侧为坐白象之普贤菩萨。

2011年,从美国回国寻根的大夏开国元勋、右丞相、明玉珍义弟万胜的第二十八代孙女万宁回四川泸州万氏老家祭祖时,到重庆大佛寺参拜了重庆大佛和五佛殿。

在五佛殿里,万宁惊讶地发现,三佛面向参拜的僧众,但二菩萨却面向三佛。而且二菩萨身着汉服,头扎红巾,眉心无点。更让人诧异的是,普贤菩萨没有右眼,文殊菩萨竟然是“鹰钩鼻”!

左为徐寿辉像,右为明玉珍像。(资料图)

自此,万宁揭开了一个隐藏近600年的惊天大秘密:右侧缺右眼的普贤菩萨像,实为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的真容雕像。而左侧有“鹰钩鼻”的文殊菩萨像,则是红巾军领袖徐寿辉的真容雕像。

两尊菩萨像的体貌特征,基本符合历史记载。明玉珍曾经在一次作战中右眼受伤导致失明,徐寿辉的面相也符合相关文献的描述。

万宁认为,兴建五佛殿时,身为大夏或红巾军后裔的工匠暗地里用徐寿辉、明玉珍头像替代了文殊、普贤菩萨。他们相信徐、明二主为二位菩萨转世,并希望用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在官方严禁时仍能有一个庙堂,私下供奉、祈拜、追思这二位反元英雄、义军帝皇、教中先辈。工匠们巧妙地将徐、明二像之脸朝向中央三佛,从未有人注意到二菩萨面上特异之处。就这样,被明廷所禁的徐、明二人神像躲过了官府的注意。

大佛寺曾经辉煌一时。

大佛寺历史上香火极盛时,寺内僧人曾达数百之多。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重建后,寺庙再度兴旺。到20世纪30年代,寺中建筑有五佛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毗卢阁、望江亭、僧房、念佛堂、禅堂等,占地面积约30亩。

大佛寺还曾是民国时期重庆佛教华严学校的校址,有50多名青年僧尼在此读书习经。惟贤法师1995年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抗战初期,在重庆大佛寺办有一所华严学校,专门学习、研究《华严经》。华严学校的创办人慧西法师是开县人,而我当时在开县大觉佛学院任教,因此与我很熟,经常见面。他从华严大学毕业后,回到重庆,先在长安寺讲《华严经》,后在大佛寺创办华严学校。我的同学开一法师、竺霞法师和遍空法师,都是大佛寺华严学校的学生。

据惟贤法师的《大佛寺记》介绍,大佛寺民国以后逐渐衰落。抗日战争中期,国民党的兵工厂迁入,大部分寺庙被占,佛殿、僧房受到破坏,僧人逐渐星散。解放后部分房屋又分别为废品公司、华康纱厂占住,但所余寺庙部分仍围有一丈高的土墙,里面林木深幽,有小片的桔子园、柿子园,以及水冬瓜树、水晶葡萄等,四季瓜果不断,并用自产果品供佛,香火仍较旺盛,时有外地法师来此讲经说法。

大佛寺旁种菜的居士婆婆。

寺中最后一位僧人姓廖,他身强体健,心肠慈悲,常双手提水来往于寺中,见孩子们钻入园中偷果,并不责备,还常将施主供献的食物分给左邻右舍的小孩。其居室乃是正殿右侧一间小屋,房中“一怪”,是尺许长的大老鼠成群结伙,见人开门亦不躲避,僧人常用供桌上撤下的果品喂鼠,与之相处甚得。

1966年“文革”中,一批家住寺院附近的红卫兵撞入寺内,捣毁了正殿的泥塑佛像,将几十箱经书付之一炬,所烧的纸灰足有一米多高,并抄走不少文物。这以后,除大佛及五佛殿幸存外,其余殿堂亭阁先后拆毁,大片僧房今已变成民房或职工宿舍。

大佛寺对岸的江北城,就是明玉珍的皇陵所在地。

明玉珍的皇陵就在大佛寺对岸的江北城。

2.

江北城中央公园的一处小坡地上,一位神情肃穆的帅哥身穿黄袍端坐于案前,双目炯炯,眺望远方。他,就是传说中的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

明玉珍生于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随州(今湖北随县)人,世代务农。与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帝王一样,明玉珍天生就是个异人——“母梦与神遇,遂娠而生珍”,“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

江北城中央公园内的明玉珍塑像。

至正十一年(1351年),各地红巾军相继起兵反元。5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8月,湖北罗田卖布商贩徐寿辉与麻城铁匠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为求自保,性情直爽、武功高强的明玉珍被乡绅长老推为屯长,召集乡勇1000多人结寨固守。

当年10月,徐寿辉在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称帝,国号为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年号为治平。

1352年,徐寿辉派人招降明玉珍:跟着我们有肉吃,不然就要挨收拾(“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明玉珍一听,对方说得也有道理,好吧。于是率众跟了徐大大,被任命为“统兵征虏大元帅”,归大将倪文俊指挥,驻守沔阳(今湖北仙桃)。

明玉珍身先士卒,作战勇猛。一次在湖中大战元将哈林都时,右眼不幸被流箭射中失明。由于战功卓著,深受徐寿辉的器重,被升为“奉国上将军统军都元帅”。

据说明玉珍是个帅哥。

1357年,明玉珍领兵西征,由巫峡入蜀,攻克夔州(今重庆奉节)、万州(今重庆万州)等地后溯江而上。同年4月,在江北铜锣峡与元军激战数日,大获全胜,随后乘胜攻打重庆城,元朝四川行省右丞相完者秃连夜逃往果州(今四川南充),左丞相哈林都仓促迎战被擒。这个哈林都就是当年在沔阳与明玉珍大战湖中的元将,明玉珍此番也算报了一箭射瞎眼之仇。

此后,明玉珍以重庆为据点,先后攻克普州(今四川安岳)、泸州、叙南(今宜宾)、嘉定(今乐山)等地,最后以锐不可挡之势攻占成都,控制了四川和相邻的陕、甘、黔、滇、鄂边境部分地区,先后被徐寿辉任命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陇蜀四川行省参政。

1357年,明玉珍的老领导倪文俊阴谋杀害伟大领袖徐寿辉,被陈友谅杀死,没想到这家伙也是个野心家、阴谋家。1360年,陈友谅为了上位,杀死老大徐寿辉,谋朝篡位,改国号为汉,然后遣使持书来见明玉珍。

南方红巾军领袖徐寿辉。(资料图)

明玉珍得到老大被杀的消息后大怒,斩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徐发丧,并命令部将莫仁寿镇守夔门,与陈友谅彻底决裂。又在重庆城南立徐寿辉庙,春秋祭祀。随后,他在重庆称王,名“陇蜀王”。

明玉珍早就觉得陈友谅这家伙有问题,“谋为不轨,驱除异己”,两年前就上表徐寿辉揭发过他的罪行。陈友谅气惨了,派刺客陈亨等暗杀明玉珍,结果没成功,只好乘明玉珍征广安的时候,杀了员外鲍玉等七人后回去交差。

1363年,在参谋刘桢(泸州人,元进士)的劝进下,明玉珍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建都重庆,并立妻彭氏为皇后,子明升为太子。

明玉珍信仰明教,生活节俭,不吃肉,不喝酒,不纳嫔妃彩女,不搞三宫六院。即使当了国家领导人之后,也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无产阶级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

明玉珍把皇宫设在原巴县官署的老房子里(现渝中区巴县衙门一带),完全不搞装修;朝廷设在长安寺(现渝中区新华路重庆25中校舍),一切因陋就简;接待外宾、使节的国宾馆则设于治平寺(现渝中区罗汉寺),因为国宾馆关系到国家的形象,而这里窗明几净,条件稍微好一点。

1940年的重庆长安寺。(资料图)

明教本名摩尼教,公元3世纪中叶由波斯人摩尼创立,唐代传入中国,因崇尚光明,反对黑暗,称之为“明教”。后逐渐成为底层人士对抗朝廷、组织起义的工具,最著名的就是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由于长期受到朝廷打压,行踪诡秘,所以江湖中人对其知之甚少,加上明教提倡不吃肉、不喝酒,行事异于常人,所以被人称为“魔教”。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就是以明教为背景写的,他认为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明教徒,明朝国号即来源于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翻脸不认人,取缔了明教。

建国后,明玉珍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免除了元朝的种种苛捐杂税,一年收成只“十取其一”,徭役全免。他还实行屯田制,满足军需之用,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一时间大夏政权“礼乐刑政,纪纲法度,卓然有绪”,使川渝等地在乱世之中获得了一份难得的安宁。

明玉珍称帝后,派遣使者与朱元璋交好。朱元璋回信给明玉珍说,愿与大夏结为三国时代孙刘联盟那样的兄弟伙,唇齿相依,只相爱不相杀(“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

1366年2月6日,明玉珍因病含恨而死,年仅38岁。他死前大呼:“元虏未遂,余志不能遂也。”临终还留下遗嘱,叫臣下固守川蜀,勿进取中原。

明玉珍的龙袍(复制品)。

明玉珍去世后,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太子明升继位,改年号为开熙。明升当时只有10岁,尊母亲彭氏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由于明升年纪尚幼,太后彭麻麻又hold不住,高层开始争权夺利,大夏陷入了内乱。右丞相(相当于总理)万胜与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国防部长)张文炳不和,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张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养子明昭,明昭又假托太后懿旨命万胜入宫,将其吊死。后明昭亦被杀。万胜死后,刘桢被任命为右丞相,3年之后也去世了,大夏国势日衰。

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两家的关系顿时变得微妙起来,大夏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年10月,明升派使者恭贺朱元璋攻克元大都(今北京),12月朱元璋遣使答书:“度德量力,审机观变。”意思是你们看着办,你懂的,哼哼。

第二年,朱元璋派遣使者到重庆劝降,明升不从。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了,派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攻打重庆,夏军溃败。

位于江北城中央公园的明玉珍皇帝陵。

1371年6月21日,大夏第二代皇帝明升和太后彭氏率文武百官于朝天门投降,夏国灭亡。重庆被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朱元璋封明升为“归义侯”,在南京赐府第。

1372年正月,朱元璋听说明升老是不嗨森,还经常发bia言(“居常郁郁不乐,颇出怨言”),担心夜长梦多,于是将其徙居高丽,实际上就是流放。

总的说来,明玉珍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明朝大臣、大V方孝孺对明玉珍在重庆期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夏主幸致躬行俭约,兴文教,辟异端,薄税敛,一方咸赖小康焉。历年虽不永,民至今感叹焉,不能文词间尽其贤也。

清朝重臣张廷玉的评价是:“明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

清朝名臣傅维鳞说明玉珍“风情慷慨,仁心义质,宏图雅节,有足称焉。

3.

1982年3月30日,位于江北城的江北区上横街重庆织布厂扩建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施工。突然,巨大的挖掘机被一整块石头挡住了去路,随后施工现场传出一阵惊呼:“挖出古墓了,挖出古墓了!

明玉珍墓一点也不高大上。

有关部门接报后,派人进行了察看,以为是清代一般墓葬,并未引起重视,导致出土的棺椁、丝织品等遭到不同程度的流散或损坏。一些好奇的孩子将墓葬里的衣服用木棍挑了起来,更有好事者竟将衣服撕成一条一条的。衣服遇到空气后很快开始发黑,孩子们将碎得如破抹布一般的衣服随手一扔,连同工地渣土一起被送进了附近的垃圾场。

  

两天后,重庆博物馆的一位老专家来到现场,失声痛哭,说那些绸子可能是龙袍呀。于是赶紧把衣服碎片找回来,送到博物馆修复。专家们前后拼了半年多才完工,包括一件青色的青缎绣衮龙袍,三件黄色的黄缎绣衮龙袍。这是重庆境内唯一发现的真正龙袍,十分珍贵。

4月6日,墓葬中的“玄宫之碑”出土,完整无缺的碑文准确无误地证明此墓系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大夏政权建立者明玉珍的皇陵“睿陵”。4月18日,田野工作基本结束。

明玉珍1366年在重庆驾崩后,史称“葬于江北”或“江水之北”,但究竟埋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标志着沉睡了616年的明玉珍皇陵终于重见天日。

明玉珍皇帝陵。

据现场考证,明玉珍墓为长方形竖穴石坑墓,内有一棺一椁。椁用香榧木制成,出土后仍有香气。内棺用柏木制成,结构、形制与椁大致相似。

睿陵的出土文物中还有铭旌、画幡、棺帷、金银器和丝织品,其中金银器有金杯一只、银锭两枚。整个陵墓格局不大,随葬品也比较简陋,应该跟明玉珍信奉明教、提倡节俭有关。

睿陵中最具史料价值的文物,就是前面提到的“玄宫之碑”。碑文共24行、1004字,作者是刘桢,详细记载了明玉珍加入红巾军、攻入重庆及称王、称帝的全过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弥补了许多史学上的空白,是研究重庆地方史和元末农民战争史,尤其是明玉珍及大夏政权历史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明玉珍墓出土的“玄宫之碑”。

明玉珍睿陵与重庆大佛寺南北对望、遥相呼应,是重庆地区现存的唯一皇帝陵,也是全国罕见的农民起义领导人墓葬。睿陵的发现,不仅是上世纪80年代重庆考古界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史学界的大事件,澄清了史学界和文献中一些众说纷纭的记载。

1983年12月,重庆市政府将睿陵列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拨款修建了明玉珍皇帝陵陈列馆。2009年开始闭馆维修,2013年3月重新对公众开放。如今,明玉珍皇帝陵和同处江北城中央公园内的德肋撒天主教堂,成了重庆的婚纱摄影胜地。

在明玉珍皇帝陵旁拍婚纱照的新人。

出人意料的是,睿陵的发现,在韩国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据韩国历史记载,1372年,明升迁居高丽后,次年娶高丽总郎尹熙宗之女为妻。从此,明氏后裔在高丽繁衍生息了600多年。据明氏家谱记载,目前明氏在韩后裔有近4万人,在朝鲜有近2万人,此外还有一部分散居海外。

韩国历史还记载,明升与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颇深,被李成桂封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明升之母彭氏去世后,安葬在朝鲜松都万寿山的肃陵,并建有祠宇。

由于南北分裂,在韩明氏后裔无法前往肃陵进行祭奠。1973年,在韩明氏家族在汉城成立了“明氏大宗会”中央宗亲会。多年来,他们从未停止寻根之旅。

韩国明氏后裔每年都要组团到重庆祭祖。(资料图)

明玉珍睿陵在重庆被发现后,在韩明氏后裔欣喜若狂、激动万分。1995年4月,韩国明氏宗亲会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组团赴重庆江北城祭祖。他们在睿陵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600多年的颠沛流离和苦苦寻觅,终于尘埃落定!

2001年,韩国明氏大宗会将明玉珍驾崩日——农历二月初六定为祭祖日。此后,每年都有韩国明氏大宗会祭祖团到重庆明玉珍皇帝陵参拜祭祖。

2008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初六),韩国明氏大宗会祭祖团一行57人在会长、韩国前农业部部长明宜植的带领下,到重庆江北城参加第15次祭祖活动。

重庆大佛寺已经被关闭。

2016年11月3日,参观明玉珍皇帝陵陈列馆后,我再次来到了对岸的重庆大佛寺。由于年久失修,大佛寺早已关闭,大佛下面也被铁皮围挡围了起来,人们只能在马路对面烧香拜佛。

重庆大佛寺历史上曾经气势恢宏,香火兴旺,如今已经残破不堪,只剩下重庆大佛和五佛殿。大佛的左后方是寺庙大门,门前立着两排共十根蜡烛雕像,这在寺庙中非常罕见,应该跟明教拜火、崇尚光明有关。

大佛寺大门口的蜡烛雕塑。

重庆大佛的前后,是南滨路通往洋人街的马路,车水马龙;外面是滚滚长江,轮船穿梭往返;上面是大佛寺大桥,车来车往;再上面是重庆的空中走廊,飞机进进出出。夕阳西下,遥望对面的明玉珍皇帝陵所在地江北城,顿生今夕何夕之感。600多年在大佛的眼里不过是一瞬间,但人世间却经历了太多的沧桑。

重庆大佛阅尽人间沧桑。

(本文图片除资料图外均由张梦云拍摄。)

(巴渝古文化)

重庆大佛寺:神秘大佛背后的王朝秘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