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牛角沱的纱帽石,他见证了一段英雄史

22.04.2017  15:45

牛角沱挨到上清寺,往沙坪坝方向走,就是牛角沱,往江北方向走,过的是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在这大桥没有通车之前,牛角沱也是到江北的过江码头。华新街、观音桥一带进城,在这过河是最便捷的。

牛角沱,传说是太上老君李老君以为李子坝的李子是姓李的人培植的,去查看才知与姓李的无关,气得回涂山老君洞喝茶去了。他骑的青牛见主人走了,没人理它,发了牛脾气,结果把牛角撞断了,甩到河边,把河岸砸缺了一块,形成一个回水沱,牛角也变成了石梁。人们就把这回水沱叫牛角沱。因此地有一石坡形如牛角伸入嘉陵江,江流于此成回水沱,故名。



这回水沱有一坨石头,该石高约13米、宽约11米、厚约9米,很像明时官员戴的纱帽,所以称为纱帽石。纱帽石刻于明代,距今已近400年了,在其面向江水上部刻有“董公死难处”五个隶书大字。石头四周有多处题刻:碗口大小行书,一寸见方的小楷等,刻字内容多为亲友祈福。

巨石见证“董公”英雄史

董公”何许人也,他与纱帽石有何渊源?

其实,三百多年前,纱帽石见证了一场空前的抗暴与杀戮。题刻原来是纪念一位壮烈殉国的重庆将军。

这姓董的是合川人,叫董尽伦,字明吾,明万历年间举人。先后当过安定(今甘肃定西)知县、巩昌(今甘肃陇西)府同知,主持办理军饷,后解职回到合川。

明朝天启元(1621)年,永宁(今贵州关岭)宣抚使奢崇明造反,带兵攻入重庆,杀了明官。董尽伦知道奢崇明攻重庆以后,立马带着在合川紧急招募的乡兵往重庆增援。不幸的是,董尽伦的兵马到了重庆城外,准备过江攻城时,中了埋伏。乡兵不敌溃败,董尽伦也力战而死。死后,安葬在牛角沱河岸上。明军平叛成功后,明朝当时的吏部侍郎之子到纱帽石上,镌刻下“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纪念他的功绩。

题刻部分沉入江水

董尽伦英勇杀敌的故事不胫而走,民间更有各种版本传颂。随着时间的推移,忠烈殉国的董尽伦逐渐被人神化。到了清朝,重庆的老百姓把他当成了类似关公的神来祭拜,祈求董尽伦在天之灵保佑百姓长寿富贵。

近现代以来,人们渐渐淡忘了董尽伦的事迹,仅存民间零星记忆。

三峡工程蓄水后,纱帽石大部淹没于江水中。长江、嘉陵江进入枯水期时,许多已“永沉江底”的巨石,如纱帽石等水下景观因水位降低而显露出来。

牛角沱发展日新月异


如今的牛角沱已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扭,嘉陵江上,牛角沱、渝奥两座大桥并肩而立,两条轻轨十字交叉,八一、向阳隧道,牛滴路、嘉滨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

上游新闻综合重庆晚报、重庆商报、重庆下里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