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过河船”是什么?最多每天超10万人次乘坐

26.06.2020  10:40

被遗忘的轮渡

重庆人的百年印迹

重庆这座码头之城

轮渡是近百年的首选交通

时光倒退几十年,那时候的重庆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行走在码头岸边,耳旁不时传来轮渡汽笛声。

长江和嘉陵江在此汇聚,水深浪平,它就是天然港口。有港口就有码头,船来人往,成群结队的搬运夫肩挑背扛,喊着响亮的号子。

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千百年的风雨历程,重庆人塑造了属于自己的“码头文化”。

图源:鎏嘉码头

1938年1月1日,重庆主城的轮渡开航。 坐船过江,曾是近一个世纪重庆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那时的码头,停满各种各样的船舶,岸边就是街市,一个店铺紧挨着一个、人来人往,把那青石板小路磨得光润发亮。天还未亮,码头上就油灯闪闪,炊烟缭,卖早食的就开始呐喊叫卖。到深夜了,那小街上的酒馆、茶馆、烟馆...招揽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久久平息不下来。 码头就像重庆城的嘴,不停地吞吐着,重庆城也就在这样的吞吐中发展起来。

图源:鎏嘉码头

到上世纪80年代,渡船数量达36艘,航线多达19条, 平均每天超过10万人次的乘客量 ,轮渡迎来了最红火的日子。

不过,那时候不叫它轮渡,大家习惯叫它“过河船”。

还记得那个时候,进一次城不容易,得步行十几公里,再去码头坐过江轮渡才能进城。

那时,轮渡轮渡码头一般晚上十点收班,常常有些人赶不上末班船,就会直接在码头睡上一晚。

那时,在轮渡上偶然的邂逅,碰撞了多少爱情的浪花。

轮渡搭载着老重庆人走向了外面的世界,陪伴了他们走过最青春美好的时光。

时过境迁

轮渡渐渐淡出重庆人的生活

如今, 轮渡与你的距离,从这么近变得那么远。 远到快要忘记漫长岁月里,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走到码头和轮渡来一次“约会

而今回首过往,才意识到时光总是迈着匆匆的脚步,曾经携手乘船的人,也被逐渐老去。

主城的桥梁修建速度增快、城市发展的步伐提速、轨道交通的普及 ...

大家渐渐找到了从桥上过江渡水的捷径,习惯了坐公交车、轨道交通、索道从桥上到达对岸的生活方式。

曾经人声鼎沸的轮渡码头冷清下来,很多轮渡航线几乎无人乘坐只得停航。

轮渡——这条江上的路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江面上只剩下来来往往的货船、华丽的两江邮轮、停泊岸边的轮船饭店,轮渡的青春韶华仿佛随着时间逐渐远去。

但不管日月如何交替,时光如何变化,对于老重庆人而言,轮渡永远都是心中最难忘的一份回忆。

码头复航、两江夜游

重庆轮渡已经悄然复兴

去年一月,朝天门至弹子石码头轮渡复航,让不少人感叹我们熟悉的回忆又回来了!

南滨路和朝天门,仅仅一江之隔,看似那么近,却又那么远。或许也是因为城市发展的太快,才给充满老时光味道—— 轮渡重出江湖 的机会。

弹子石轮渡码头”,7个鲜艳夺目的红色字体,好像无声地提醒着来往的人们,轮渡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已经悄然复兴!

沿着台阶往下走,江水拍打岸边,就连嗅觉也变得灵敏, 那是独属于码头的味道

汽笛声响,难免让人想起电影里面的场景:“挥手告别岸边佳人,但远方的风景却也依旧值得追寻”。

都说码头城市性格是粗犷的,可夜晚的重庆似乎更加妩媚动人。

两江夜游的推出,也让无数外地游客感受到了专属重庆的轮渡码头文化。

热火朝天一顿火锅后,买一张船票,看看这山城如此色彩斑斓。

随着夜幕降临,江两岸的灯光秀也逐渐开始上演,大剧院、洪崖洞、千厮门大桥......倒映在江水中,天空在映照下也显得五彩斑斓。

有人独自吹着江风,目之所及在不经意间总是能触动内心深处。有人说说笑笑,声音时高时低,“龙门阵”就该是这样。

乘轮渡看重庆的时候, 你会觉得山城不再是那个抖音里的网红打卡地,而是个不负时间沧桑的人间烟火地

轮渡,见证重庆城的繁华景象,指引着过去,牵引着未来。

在这江水中不紧不慢地行驶着,正如重庆人的性格,火辣但也坦荡。

在这一趟轮渡上、一阵江风中、一声鸣笛里、一片江水畔,上演了太多爱恨情仇,见证了太多起起伏伏,也造就了重庆这座江湖城市。

原标题:重庆轮渡,好久不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