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通远门:这里有座天官府

21.05.2017  12:24

在重庆渝中区七星岗,有一座城门叫通远门,门内不远有一条街,叫天官府。这天官府是明朝年间建成的,到现在有数百年历史了。天官府是一座府第,但早就没有了。现在只留下这天官府这一个地名,也是一条街名。

要说天官府,就得说他的主人蹇[jiǎn]义。

蹇义是明朝初巴县人,原来的名字叫蹇瑢。他洪武十八(1385)年进京赶考,虽说没有进入前三,但也中了进士,洪武爷下旨,授蹇义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要奏事、要称旨,经常要在皇帝面前露脸,蹇瑢是小小心心,谨慎办事。有一天,皇帝有意问蹇义,说有个前人蹇某某是不是你的先祖。

蹇义也晓得这个人,但与自已没得关系,于是老老实实地跪下回答说不是。皇帝觉得蹇瑢这个人诚实,不趋炎附势,心中很是高兴。于是就说,我给你取个名,叫“”。蹇瑢受宠若惊,急忙磕头谢恩。皇帝又亲手提笔把这“”字写给了蹇瑢,这蹇瑢从此改名叫蹇义。

蹇义当了三年的中书舍人,按规定应该轮换到另外一个岗位去了。皇帝觉得这蹇义用顺了手,换个人来怕不习惯。因此下旨,说蹇义在朕身边工作,用起来很顺手,朕要用蹇义,就不要调动岗位了。还特别强调说,要用就要用九年。到了时候再说调整的事。蹇义自此就天天在皇帝左右,小心谨慎地工作,不敢有半点差错。

到了惠帝建文,因为的意思,蹇义被破格提升任吏部右侍郎。这几年间,朝政在改革,蹇义有些事不好插手,没有多少成绩。

燕王来了,蹇义赶紧迎接,宣示效忠燕王。燕王也晓得蹇义是的宠臣,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就重用蹇义,升为左侍郎。过了没几个月,又升蹇义为吏部尚书。后来,命蹇义兼任太子的秘书,帮助太子办事。这期间,皇帝有啥子事要给太子办,或者是太子有事要请示报告皇帝,都是蹇义在中间传递。蹇义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这一个皇帝,一个太子,都是不能得罪的人,因此传达事情都很委婉,使皇帝和太子都能接受。父子之间因此显得很和睦亲善,让皇帝和太子都觉得蹇义能干。在皇帝出京巡视地方,由太子监国时,也叫蹇义辅佐。皇帝见蹇义对于军民国事料理得有条不紊,处理得当,就让蹇义挂职兼理其它各部的事务。

但也有蹇义倒霉的时候。有一次,朝中有一人在议事时失礼了,得罪了皇帝。当时在场的蹇义没有及时批评纠正,皇帝不高兴了,下令锦衣卫把蹇义捉了,关进监狱。过了几个才放出来,以示皇帝的尊严。

仁宗皇帝即位,想到当太子监国时,蹇义的贡献,更加倚重蹇义。先是进蹇义为少保,后又进少师,不久又亲赐盖了皇帝玉玺的表彰证书,让蹇义收藏以传之后代。蹇义得到那么多殊荣,当然有人眼红,到处散布蹇义的不是。有个叫杨荣的言官,多次在皇帝面前说蹇义的不是,但是皇帝就是不相信。

到宣宗即位以后,对于蹇义更是信任有加,处处倚靠他来处理各项事务。皇帝要给他父亲修陵园,想到父亲有遗言,办事要节俭,不要浪费,就问蹇义怎么办才好。蹇义说,这是老皇帝的高远见识,是千秋万代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按老皇帝的遗嘱办,是大孝的行为。皇帝听此话,就下旨节俭。皇帝陵修好后,规模与长陵相比,小了许多。自此以后,形成了制度,各位皇帝驾崩,修陵园时都以此为例。

宣宗皇帝见蹇义老了,怕他劳累,就下旨让他不要管事了,天天在皇帝身边坐一坐,有事咨询一下就行了,官职俸禄一样不减。为此还发了一张盖着皇帝玉玺的证明书。同时,皇帝还赐免死金牌一块,免死蹇义本人二次,家人一次。有一次,皇帝到蹇义家去看望,觉得丞相府很简陋,就传旨有司衙门,在北京文明门找了一块地,建了一座丞相府赐给蹇义住。又在重庆赐府第给蹇义,因明代吏部尚书是百官之首,称为天官,在重庆的这座府第就叫做天官府。

英宗登基以后不久,蹇义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蹇义一生谨慎,尤其是在随侍皇帝左右以后,更加谨慎。生怕有事遭言官弹劾,也怕引起皇帝猜疑。因些处处小心,时时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已对皇帝的忠诚不二。

民间有一个传说故事,以此来说明蹇义的谨慎和对君主的忠心。

蹇义有一个幺儿,当年才七八岁,娃儿长得乖,聪明伶俐。蹇义视为掌上明珠,喜欢得不得了。有了这么个幺儿,高兴了总要说两句。皇帝听说了,就叫蹇义带起幺儿来见。皇帝见蹇义这幺儿真的很乖,也很喜欢,想等这娃儿长大点,把自已的小女儿,也就是小公主许配给他,招他为驸马。就说,你这个娃儿随时都可以进宫来耍,不需要通报。

有一天,蹇义进宫上朝,完了有事与皇帝商量事情。耽误得有点久。这小幺儿在家里没得耍事,就叫家人带他到宫门,说要进宫去耍。宫门侍卫都晓得这娃儿随时都可以进宫、随便啷个耍,都是百无禁忌,就放他进了宫。

哪晓得这娃儿东找西找,也没有找到他屋老汉,就乱窜,这一窜可好,一窜到了金銮殿。金銮殿有两个太监值班,见这小娃儿进来,也不去招呼,任他在殿内玩耍。小娃儿耍了一阵,有点磨皮擦痒的,看到龙椅摆在那里,就跑过去,爬到龙椅上坐起耍。

一哈儿蹇义出来,碰到小幺儿,问他咋个来了,在哪些地方耍。小幺儿一五一十地说了,这一说把蹇义吓了大跳。他想,小幺儿虽说小,不懂事,且得到皇帝的特许,可以随便耍,但没有说可以在龙椅上坐起耍。坐龙椅,那意味着是谋反,这是诛九族的罪。况且,有两个太监看到了的,万一说了出去,那言官们一参,这叛逆大罪,谁也担当不起。虽说有免死金牌,但这样一来,岂不是有把柄留下众官手中,以后将是祸事连连。与其全家遭殃,不如死他一个。这么一想,也顾不许多,回家就叫家丁将小幺儿绑了,推到街前,当众斩了。

第二天上朝,皇帝问道,听说昨天你小幺儿来了,咋没看见呢?蹇义跪下瞌头请罪,将事情说了。皇帝想想这小幺儿坐龙椅虽是不妥,但情有可原,死了实在可惜。想想死也死了,再说也于事无补,不如借此机会笼络人心。于是说,蹇义对朕如此忠心,朕抚慰有加,将命小公主下嫁小幺儿,与其殉葬。蹇义与众官苦苦劝说了一阵,皇帝方才罢休。

天官府当年是按王爵规格修的,规模宏大。府第坐北朝南,倚山就势而建,据说楼屋相连,有三进院落,用的砖瓦都是奉御旨在巴县特设的砖瓦厂烧制。中堂挂有明宣宗皇帝亲赐御书“一个臣”金匾,两边挂着御笔题写的对联“祈天永命天官府,与国休戚国老家”。

天官府经过数百年,虽有维护,也有破损。尤其是明末清初的战乱,使天官府部分建筑毁于兵火。辛亥革命以后,天官府逐渐的毁坏,有的成了危房,有的房屋垮塌了,最后只留下一条天官府的街名。以后,一些人在天官府的旧址上修了一些房子。

到了抗战时期,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就借住在天官府街四号院子里的两幢楼房办公。第三厅和抗战文化工作委员会在郭沫若的带领下,为抗日战争的后方文化工作,为鼓舞全国民众抗战士气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以后的1983年,天官府4(后改为8)号院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幸的是,原郭沫若旧居因失火被烧毁,只留下原三厅及文工委的楼房(现天官府8号)。

天宫府8号 院门

天宫府8号 院内

原标题:通远门:这里有座天官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