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22.09.2016  22:31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要精神,积极响应重庆市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主动作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建立统筹协同机制。学校整合创新创业和校企合作等相关职能,专门成立合作发展部,下设创新创业办公室,作为创新创业工作常设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8人,负责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整体指导和统筹推进,形成了宏观统筹和多部门联动的协同运行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列为“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先后出台《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管理办法》等10多项创新创业工作管理与服务制度,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第二,多措并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是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学校共开设17个创新创业合作培养班,举办6个“创业先锋班”,开设15个卓越(教师、工程师、农林人才)实验班,为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二是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大学生创业基础》作为各专业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等4门课程纳入各专业选修课程;在大学1-3年级开设的《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规定36课时、2学分的创业就业教学单元,制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将创业就业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全过程;组建“创业先锋班”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学制为1年,累计学时108个,课程学分为6分;组织编写《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简明读本》等系列教材和读物,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教学素材。三是建立激励制度与弹性学制。学校探索建立弹性修读制,明确了“学生因创业等原因需暂时中断学业并经学校批准,可予休学;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凡以注册公司、组建工作室、参与众创空间等进行创业实践,运营半年以上,提交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可申请认定为毕业实习学分,或毕业设计(论文)学分或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或者参加各种大赛并获奖,可提出申请,按照《重庆文理学院学生成绩管理办法》替代相应的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四是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从事创新创业教学的专兼职教师67名,其中专职27名,兼职40名。近3年,学校累计派出80余名创新创业工作人员参加了教育部、市教委组织的“中级创业导师认证培训”“高级创业导师认证培训”“SYB师资认证”等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五是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2012年起,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立项资助国家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88项,校级项目数百项,共计资助经费40余万元;与地方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深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在全校24个工管类专业中实施“优秀工程师”专业技能暑期集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置专业技能训练项目80余个,参与师生达1500多人次。

第三,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创业园区功能。建立两个孵化园区,总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动;建成4个科技创新型众创空间,引领具体项目与创新创业的联动;不断优化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功能,划设孵化区、创业区、公共服务区、创客活动区、创客培训区等,可提供项目论证、政策咨询、财务代账、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物业管理等服务,基本构建起较为齐全的综合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创业指导,注重后续培训。建立“1+1+1”创业教师指导制度,每个企业和团队提供1名企业界人士、1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1名校内指导教师作为顾问,帮助、指导孵化企业开展创业活动。开展创业者后续培训服务,学校聘请成功企业家、优秀校友、工商管理人员,为创业企业和团队开展管理、营销、金融等后续培训,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设立创业基金,落实经费保障。构建“学校扶持+政府补贴+校友资助”的创业工作扶持平台,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并对成长性好的创新型公司,实施重点培育扶持,提高核心竞争力;将获得的市教委财政补贴资金等共计150余万用于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建设;成立企业家校友会,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奖励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