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一版:兴林护绿保生态 青山碧水惠民生

03.11.2015  16:59
      “缙云山、梁平百里竹海、江津四面山、南川山王坪、武隆仙女山……”在10月10日的2015中国森林旅游节上,全国首批37个“中国森林氧吧”揭晓。让人惊喜的是,原本不算林业资源大省的重庆,会异军突起占5席。
      “这是重庆不遗余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说,在全市奋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去年11月召开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进一步明晰五大功能区域林业发展定位,为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过去的一年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策部署,我市林业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大核心,走出了一条“兴林护绿保生态、青山碧水惠民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转思路:五大功能区域分区施策,让绿色发展“政通气顺
      2013年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确立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明晰了“核心优化、圈层拓展、两翼提升、生态文明”的路线图,科学的分区治理、统筹发展模式,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厘清和完善了五大功能区域的林业发展定位。”吴亚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在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
      为此,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林业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区域的林业进行准确定位,科学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把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聚焦到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最终,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后,出台了全市首个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纲要——《重庆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五大功能区域的林业定位,使之成为了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让各地进一步统一了认识,做到了方向明确、有据可依。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变得更加“政通气顺”。
      保生态:保护与修复并重,让山更青水更绿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我市明确了五大功能区域林业定位后,虽然各区域定位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并逐步修复遭到破坏的森林、湿地等。
      基于这一目标,我市首先对全市的生态空间进行了优化与管控,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优化,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网络化的生态空间格局。同时,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物种保护红线,制定林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分类管理办法、区划技术规范和管制措施,严格管控好林地,并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一年以来,我市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物违法案件1315起,查处违法违规占用林地809宗,共挽回各类经济损失600余万元。森林火灾数量、过火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分别减少90%、85%、98%,未发生大面积灾害性森林病虫害,使现有森林、湿地、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近1个百分点。
      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我市也加快对森林、湿地等的修复工作。针对五大功能区域的不同特点,我市通过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消落带治理等各类工程,加快了生态修复的步伐。例如针对渝东北地区“水源涵养”的特征,我市在启动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重点向该区域倾斜,在已经下达的150万亩退耕还林任务中,渝东北地区达到90.9万亩,占全市的60.6%;针对渝东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的特征,我市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上对其进行倾斜,该区域石漠化治理林业项目建设任务达到8.65万亩,占到全市的42.1%。
      在各类重点工程的支撑下,2014—2015年我市共实施退耕还林150万亩、石漠化治理16.58万亩、公益林管护4505万亩、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及重要支流植被恢复项目38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27.9万亩、森林抚育项目45.8万亩。同时,实施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造林项目以及社会造林,极大地改善了各区域生态环境,群众感受最深的就是:“山更青水更绿了!
      惠民生:发展多元化林业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
      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以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最大的变化是,生态保护不再是“唯一核心目标”,而是要求在保护优先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民生林业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为我市林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
      过去一年中,我市积极为多元化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一方面,深化林改,逐步建立和完善林业要素市场网络体系。另一方面,不断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一年时间,就针对林业产业、林业龙头企业、森林人家等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促进木竹加工、森林旅游、中药材、花卉苗木、木本油料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大林业特色产业投入,落实3000万元特色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的80个林业特色产业项目,落实500万元用于扶持100家森林人家发展,落实300万元用于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还首次开展市级财政林业贷款贴息工作,建立了1000万元的林业贷款贴息资金,对发展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
      目前,全市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到300万亩,发展林下种植109万户,产值近50亿元;发展林下养殖122万户,产值35亿多元。已培育林业龙头企业100家,其中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2家,主要从事林业种植、养殖和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开发等;建成林业专业合作社1315个、家庭林场67家、林业大户9.8万户、森林人家300家,使数十万林农受益。

      链接: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11/02/content_1873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