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云阳 长江上的绿色明珠

05.11.2015  11:46

      巴阳“三带”现状

      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

      巴阳库岸景观林

      龙缸景区绿化

      “一江四河”绿化

      作为长江沿线绿化建设的先行者,近几年,云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崇尚自然、持续经营、加强管护、注重实效的原则,使得长江云阳段两岸森林覆盖率达65%,高出全市16个百分点,实现了长江两岸绿化全覆盖。
      近日,三峡水库云阳段水位顺利涨到175米,约2公里宽的江面,碧波荡漾,水鸟翻扑,两岸青山倒映其中,粼光闪闪,如诗如画。
      良好的自然生态让云阳儿女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望得见山、看到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乡”!
      1、“一江四河”美景初现 生态文明带来惬意生活
      秋日的云阳万里无云,清新的空气伴着鸟鸣声,县城下面的长江,波光粼粼,带着孙子的老年人在公园里尽情地享受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惬意。
      “我走了全国不少的县城,云阳县城是环境最好的之一。”在云阳县城滨江公园里摄影的一位游客说,“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好幸福哟!
      这位游客所言不虚。目前,云阳县城里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23平方米;2014年县城的优良天气358天,轻度污染的天气仅有7天,优良天气达到了98.1%;在水质上,长江和彭溪河、小江等“一江四河”的水质均达到II—III类以上,县城的饮用水达标率100%,乡镇的饮用水达标率达95.1%。
      这一切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变化,让居民们体会到了作为云阳人的幸福,然而这满满的幸福感则来自云阳县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所做的不懈努力。
      据了解,近年来,云阳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重点布局在长江干流及一级支流175米库岸线第一层山脊内,围绕“一江四河”700公里库岸线,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应绿尽绿的原则,通过实施库岸景观林带、山腰经济林带、山坡生态防护林带等绿化工程,突出“三带”特色,基本实现了长江干流及四大支流绿化全覆盖。现在,云阳县内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在原有基础上又显著提高,长江干流两岸森林覆盖率已达65%,并成功创建为第一个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等。
      现如今,云阳境内,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壮美景象已然初现。
      2、科学布局见成效 生态屏障立标杆
      一直以来,在三峡库区,云阳县城都以绿色的生态,清新的空气,洁净的城区独领风骚。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云阳林业人承前启后,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再一次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
      为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云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县人大主任亲自挂帅,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分片指挥,林业部门全力以赴,乡镇(街道)各负其责。在造林规划、用地落实、资金筹集等关键环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研究部署,把关定向,为生态屏障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保障。
      为高标准实施好生态屏障项目,云阳实施“三带”建设布局:在175米水位线以上100米的沿江区域建设库岸生态景观林带、在海拔300-600米区域建设生态经济林带、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土地瘠薄区域建设生态防护林带。
      为加强工程质量进度管理,云阳推行“两包干、七统一、一考核”模式,将建设任务及补助资金一次性明确到项目乡镇(街道),由县上统一组织领导、规划设计、工程监理、招标管理、种苗管理、投资监管、检查验收,并将建设任务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街道)的年度目标综合考核。
      由此一来,建设速度十分迅速。只用了4年时间,云阳县便实现绿化造林54.78万亩,完成投资8.5亿元,在全市率先提前完成任务,建成了覆盖“一江四河”两岸、延绵670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
      在盘龙街道活龙村,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景观带,全年常绿、四季有花、满目苍翠、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流连忘返,是云阳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
      回首“三带”建设的艰难历程,正是通过百万云阳人抢抓机遇,勇于创新,众志成城,真抓实干,才赢得了生态屏障建设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3、不懈探索获回报 成功解决“消落区”难题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涵养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遵循。
      随着三峡水库的形成,正常蓄水位175米与限制水位145米之间存在着周期性的水位升退。土质原本就十分贫瘠的长江两岸,随着年复一年的水涨水落,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云阳长达800公里的库岸线消落区如何治理,成为云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难题。
      事实上,在实施生态屏障区绿化工程的同时,在175米水位线以下消落区进行植树造林的试点工程也积极推进。
      2010年,云阳从重庆主城区引进了专业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盘龙街道、票草等乡镇建立苗圃基地2000亩,专门针对库区消落区培育种苗,开始了消落区植被恢复治理的探索尝试。
      通过该公司多方试验论证,引进了抗逆性好、耐水淹性强、萌生能力强的速生树种——竹柳和香根草。
      2012年,竹柳和香根草在云阳双井寨消落区进行试点栽植。经过3年的观察试验,竹柳全淹没在水下4个月后仍能生长,且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走在双井寨公园,可以发现,库岸消落区种植的竹柳被江水拦腰淹没,仅仅露出整齐的树梢,但依然青翠葱茏,长势良好。
      目前,云阳在库区不同消落区地段推广栽植了竹柳10万多株,香根草5万多株,栽植面积达300亩。
      云阳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云阳175米水位线下水平10米的消落区可以种植的面积还有3500多亩,将在2016年春季全部完成栽植任务。
      4、建设生态经济林 “增绿”“增收”两不误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直以来,关于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人类发展史上一道难以索解的课题。如何做到在打造绿水青山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真正让群众享受到金山银山般的实惠,云阳林业人一直在认真探索。 
        建设生态经济林——这是云阳结合气候、土壤、空气等自然条件,切合实际总结出的一条新路子。 
        过去几年,云阳共栽植经济林30余万亩,各乡镇主要以柑橘为主,除此之外,各乡镇还有各自的特色种植,如盘龙的樱桃、票草的茶叶、桑坪的楠竹、外郎的核桃等,依托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升级改造,一片生机勃勃。 
        目前,经济林已陆续进入挂果收益期,进入盛产期后,项目区群众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500元以上,既让群众增收,又化解了剩余劳动力,有效地助推了农民发家致富。 
        除了打造生态经济林之外,还在贫困村建立中药材、干果、乌天麻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在龙缸百里生态走廊种植栾树、红叶李、樱花等观叶树种,发展“森林人家”、“林家乐”等项目,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木材加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苗木等为主的林业产业。
      到2014年底,全县已实现林业总产值11亿元,林农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00元。
      5、功劳簿上不停歇 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近年来,云阳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曾先后3次问鼎重庆市绿化杯,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桐之乡”,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级森林城市”和“重庆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一系列殊荣都是云阳人默默为之奋斗的结果,然而云阳人并不满足,对于未来,云阳有自己的打算。
      在云阳看来,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市生态发展全局,云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6年底,建成市级生态县;到2018年底,国家生态县各项建设指标基本达标;2020年,把云阳打造成为山川秀美、产业友好、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生态经济示范县。
      一江碧水宏图起,科学规划伟业兴。
      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云阳生态经济也稳步发展。2014年,云阳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1.5%,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16.3%。
      生态,成了云阳人最大的财富;文明,改变了云阳人的生活。
 
      本版图由云阳县林业局提供 

      链接: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11/05/content_1874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