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巫山曲尺乡农民增收

22.10.2015  00:19

      李先进正在管理果树。      记者 左黎韵 摄 

      10月19日,在巫山县曲尺乡,万亩柑橘正进入挂果期,硕大的果实坠满枝头。农户们忙着修枝、施肥,虽然果实尚未成熟,却已吸引不少商户前来订购。近年来,曲尺乡通过发展柑橘、脆李等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曲尺纽荷尔”、“巫山脆李”已成为全乡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曲尺乡共有耕地1.5万亩,但大部分耕地是夹杂着石灰岩的红土地,不适宜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曲尺乡属于巫山县贫困乡镇,全乡共有朝阳、哨路、月明、锁龙四个贫困村。
      在朝阳村一组,过去,村民张发学一家年收入不足2000元。2008年,他在乡政府的带动下种植了3亩柑橘,品种为乡政府统一发放的纽荷尔,其果实具有个头大、甜度高的特点,市场价值较高。“过去,我们也曾试种过红橘,但红橘市场价值低,每斤才卖几角钱,除去运费,一年没什么赚头。”张发学说。与此同时,乡里还为种植户提供有机肥、技术指导等。这一年,张发学共收获了1万斤纽荷尔,每斤收购价为3-4元,年收入近4万元。
      尝到甜头后,张发学开始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他共种植了20亩纽荷尔。前年,为了打开销售渠道,他加入了村里的水果合作社。合作社共有20多户社员,纽荷尔种植面积达100多亩。每年纽荷尔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联系买家,农户不用担心销路。“去年,我收获的6万多斤纽荷尔全部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最远卖到了上海、广州等地。今年,纽荷尔还未成熟,已有不少外地买家前来预订。”张发学说。如今,他靠种纽荷尔的年收入就有近20万元。去年,他拿出10多万元积蓄,将自家住房改建成小洋楼,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曲尺乡,像张发学这样通过生态效益农业脱贫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今年52岁、家住新安居委一组的村民李先进共种植了10多亩脆李。今年,曲尺乡为农户搭建了“巫山脆李网”,脆李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每斤最高能卖30元。除了销售脆李外,李先进还将自有住房装修后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截至目前,曲尺乡共栽种了万亩柑橘,其中6000亩达丰产期,完成万亩脆李、桃子等小水果栽种,其中5000亩达丰产期。此外,曲尺乡还利用逐步壮大的水果产业,结合其城郊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春赏花、秋摘果的体验式乡村旅游。2014年,曲尺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9267元,同比增长12%。

      链接: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10/21/content_1870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