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让青山与“金山”共存 使生态与经济双赢

23.01.2015  04:09
            曹清尧 记者 罗斌 摄                                                                                               

                                                  刘新宇 记者 梅垠 摄                                       

裴智 记者 梅垠 摄


吴亚 特约摄影 谢智强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下降3%、2.5%,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过去一年里,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了不小成绩。今年,我市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参加全市两会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保护生态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对此,市人大代表、南川区区长曹清尧非常振奋:“对南川而言,生态是我们最靓的城市名片,也是我们最强的竞争力,更是我们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保障。
    曹清尧表示,金佛山占南川全区面积50%以上,有50万人生活在生态优良的山区。南川将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明确要求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要以建设全国重点生态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将南川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之区。
    “生态文明建设是武隆人面向未来的战略使命。”市人大代表、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宇表示,武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县委全会报告,从战略高度谋划生态文明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重庆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保护生态不仅是一种态度和目标,也是一种责任。
    吴亚表示,重庆生态领域有两条红线,即林地红线和森林红线,这两条红线是确保生态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必须实施分级严格管理,一分一毫都不能退让。重庆的生态环境建设好了,就是对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贡献。      学会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刘新宇表示,为保护武隆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江河溪流”,我们已建立了积极的森林培育机制、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全面的生态审批机制和科学的生态考核机制。当前,武隆正尝试建立专门的生态保护基金,并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划出保护区,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兼)职人员,加强辖区动植物多样性保护,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在保护区内投放食物,避免野生动物破坏农民庄稼,探索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只有建立绿色发展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不负当代、无愧后代。”曹清尧表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绿色发展机制和生态保护负面清单。对现有企业加强节能环保考核,关停搬迁污染企业,或通过技术改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新入驻企业,严格设置生态保护门槛,拒绝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这些年,我们在高山地区实行人口下山、产业上山,游客进山、产品出山,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入。”市人大代表、城口县委书记裴智说,城口森林覆盖率达62.9%,居全市之首,加强生态保护守住涵养底线,是发展之本。下一步将加强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用法律手段保护该区域中的生物多样性,不让人为活动干扰这一片区的自然生态;另一方面,在非自然保护区,把山体、水体、土壤等保护好,尽量减少当地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吴亚认为,在重庆部分区域,生态相对脆弱,一方面需要额外的投入进行生态修复;另一方面,也需要以更谨慎和更敬畏的态度对待生态环境。无论区域生态禀赋如何,只有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够从生态环境中受益。
    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
    保护生态不代表不发展。裴智表示,在农业上,城口将发挥好已有耕地的效益,走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子。当前,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正在按国际市场标准,为城口做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今后从生态原产地产出的产品,可直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整体提升农业效益,带动城口农业实现规模化、规范化。
    此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将仙女山的开发范围从15平方公里扩大到76平方公里。刘新宇说:“这不是说我们要绕着仙女山‘摊大饼’,而是以仙女山区域为中心城镇,在周边布局若干卫星城镇,带动周边发展。下一步,仙女山核心区域发展将以旅游为主,不再新批纯房地产项目。”通过这样的旅游开发,既保护了生态,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吴亚表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共生体,两者的和谐共存是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的。他举例说,在某些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若不重视生态保护,导致自然灾害频发,那么后期将会耗费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行生态修复,这样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经济积累都是极为不利的。相反,保护好了生态环境,使区域生态承载力更高,那么经济开发的强度也能够相对更高。这就是双赢。     链接: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01/22/content_1812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