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母城古城墙现存3191米 欲打造考古遗址公园

26.05.2015  10:07

▲渝中区人和门至储奇门段城墙,墙上长出了黄葛树。

  ▲这段城墙藏在渝中区戴家巷中

      最新考证

  有3000年历史的重庆城,巍峨的古城门、雄伟的古城墙还剩多少?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规划研究院独家获悉,通过几年勘测探究,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彭瑶玲、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余颖、重庆雅凯斯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钱江等7位专家起草的《对渝中半岛古城墙保护与利用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已经提交市级相关部门,该《建议》称,按市勘测院实测计算,重庆古城墙的长度应为7722米,现存17段,共长约3191米,约600米被封在房基或道路路基内。

  前日,在第六届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家讲坛中,6位专家对重庆城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今天,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工作人员,还将带领网络媒体和志愿者,走进太平门考古现场。这些古城墙现在是什么样?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有的已成景点

  上午10时,重庆晚报记者从储奇门沿金紫门、凤凰门、南纪门,一路行至金汤门。沿着公路,道路一旁全是依山而建的高楼,从高楼的缝隙里,仍然能依稀看到一些古城墙。站在凤凰台两栋高楼之间较高的石壁上,约2米高的古城墙隐约可见,另一半已被水泥浇筑,青石壁上布满了青苔。站在石板坡车站往对面山上看,可以看见近200米的老城墙,那就是金汤门的城墙。墙体保存较完好,城墙的一旁是重庆最美步道——山城步道。尽管保存较好,但这里是一段古城墙却鲜为人知。

  通远门和东水门,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门。2005年,在通远门建立了城墙遗址公园,公园里有几处雕塑,讲述了筑城、守城、攻城的历史故事。而依托着通远门遗址,位于鼓楼巷通往金汤门一段100多米的城墙也保护得较为完好。东水门宽3.3米,高4.4米,长6.6米,现保存的城墙,从芭蕉院到东水门下巷,约230米,城门和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的湮没闹市

  临江门车站旁,有一段古城墙,这段城墙已成了临江路的地基,从临江路经过,沿着一侧的墙体往上看,可以清楚地看见被树叶遮盖的10多米高的城墙。这段城墙湮没于车水马龙之中,就连城墙附近的老居民,也未必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田秀芳在城墙下卖杂货已有40年了,今年69岁的她,从小在此长大。“这里以前是一个陡坡,小时候,男孩都喜欢把这里当成游乐场,从上面梭下来。”田秀芳说,“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这里是古城墙。

  通过临江门戴家巷狭窄的小巷,重庆晚报记者找到一段10多米长的城墙,城墙前,还用砖头搭建了3个柱子用来固定。在戴家巷居住了30多年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老居民都把这里叫做城墙壁,旁边的空地,是他小时候和伙伴们玩耍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空地上已经长满杂草,通往城墙壁的道路也断了。很多人都渐渐搬离了这里,而新搬来的人,更不知道这里是古城墙。“这里充满了我儿时的记忆。”刘先生说。

  有的正在发掘

  2013年7月,一家房地产公司修建水池时,在四方街和白象街交界处挖出了尘封的太平门。目前,太平门及城墙周围大概400平方米的范围,被蓝色的金属板隔离,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研究。今天,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工作人员还将带领网络媒体和志愿者一起到这里,感受太平门考古现场。

  分类保护 环城墙建步道

  重庆建城3000余年,历经秦国张仪、三国李严、南宋彭大雅、明朝戴鼎4次筑城,现存的渝中区老城门(墙),主要为明代洪武初年筑造而成。据史料记载,城墙“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如此规模的城门城墙,该如何保护?专家们有说法。

  多元化保护利用

  市规划研究院7位专家建议,应尽快开展古城墙抢救性发掘与保护工作,分段、分类型多元化保护与利用古城墙。对于留存至今的通远门、东水门、太平门、人和门遗址,以及地面以上城墙段,实施严格保护,划定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建设城墙遗址公园或城墙博物馆。对于已损毁的诸如临江门、洪崖门、朝天门、千厮门、储奇门、南纪门等城门,可采用符号标记、构筑物等形式,复原城门构成,建设游憩公园、活动广场。而对于目前已无踪迹可循的城门,如定远门、西水门、翠微门、金紫门、凤凰门等,可采用符号标记或绿植标示等平面形式,结合周边的公共开敞空间进行恢复。对地面以下城墙段,建议尽量维持现状,但可结合城市的建设进行地下考古发掘,发掘之后的城墙应予以抢救性保护。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渝中区文管所获悉,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门及城墙将会按照今年年初颁布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整体保护,分段进行考古挖掘与保护。

  建设环城墙步道

  根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渝中半岛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门格局及城墙系统将被整体保护,逐步拆除现存城门城墙遗址带上对风貌有影响的现状建构筑物,合理控制城墙区域内的建筑高度,增强城墙两侧用地功能的公共性,逐步实现城墙遗址带的空间连接。

  同时,规划专家也认为,在现有山城步道规划基础上,可以依托城墙遗址的发掘恢复,规划建设形成一条环城墙步道,构筑更加完善的半岛步行系统。结合城墙遗址的发掘恢复,城墙周边还可栽植花草、藤蔓,开辟游憩小广场;城楼处还可开辟为小型文化馆、茶水铺、城墙博物馆等,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绿色环城立体公园。

  打造考古遗址公园

  日前,在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还有专家呼吁,连通上下半城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袁东山透露,在渝中区下半城,原药材市场附近,计划打造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整合解放碑片区的抗战、革命文物,解放东路一带的文物遗存以及长江一线的古代城墙城门,打造重庆市历史文化博览园及教育基地。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