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情茶馆”:聊的不仅有家长里短,还解开了个个民生“疙瘩”

24.03.2021  08:51

垃圾分类是个实操性和执行力很强的工作,首先就要发动群众加强宣传。”近日,重庆高新区走马镇老街一家茶馆内,社区代表邵廷菊正在向聊天喝茶的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喝过半碗茶,聊聊心里话,在场的居民们终于统一了思想认识。

走马镇“民情茶馆

这是重庆高新区走马镇以“民情茶馆”的形式,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体现。截至目前,“民情茶馆”已累计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8000余人次,开展证件办理等日常便民服务800余件次,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各项民生问题。

像这样集宣传教育管理议事于一体的“民情茶馆”,在走马镇共有4处,分别为关武庙戏楼茶馆、一品栈茶馆、義园茶馆和西南关茶馆,它们承载着“宣传政策、收集民情、解决民事、廉政教育、传承文化”五大功能。

每月逢2、5、8赶集日及周末,茶馆都要举办故事会。因此,这4处茶馆就叫‘民情茶馆’。”走马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茶馆故事会为群众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成为当地宣传党政方针的主要阵地。

茶馆内居民喝茶交流

法治+民情,让议事“话筒”响起来

走进“民情茶馆”,第一眼望见的便是法治元素,法治典故、法治格言挂在墙上。走马故事与法治知识相融合,每逢赶场天,10多名“故事大王”就走进茶馆讲述法治故事,以生活中常见之事引申传播法律知识,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享受法治文化大餐。

有一次,我们的故事家讲了一对夫妻遗产分配纠纷的故事,取得了很好的普法效果。”走马镇司法所工作人员陈谊介绍,故事中夫妻的公公婆婆去世后,将遗产以遗嘱的形式只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媳妇因此不服气,将其告上了法庭,希望自己也能分得一部分遗产。

当时在茶馆里的居民都争相讨论这对夫妻的事情,有的说妻子该分得遗产,有的说不该分得遗产,大家各执一词。”陈谊表示,由于故事涉及到婚姻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通过案例,向广大居民起到了释法明理的良好作用。

茶馆内,工作人员正在办公

解纷+止争,让民生疙瘩个个解

前不久,走马镇银岗村发生了一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儿,7名农民工承接了一项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工程完成后却迟迟收不到款项。

这项工程的项目业主方是银岗村村委会,需要协调施工方和业主方完成后续工程款支付,才能尽快结算剩余工资。”高新区信访办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邀约施工工人和项目负责人去“民情茶馆”详谈,并请来走马镇社事办、平安办和调解员共同参与。

前前后后只用了1个月时间就调解好了,这件矛盾纠纷如果通过打官司来解决,可能会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信访办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一杯清茶”,化解工人们和施工方的矛盾,这只是民情茶馆特色“茶点”中的一道。

居民喝茶、听走马故事

党建+互动,打通交流“最后一公里

民情茶馆”中的特色“茶点”还包括宣传引导、便民服务、纾解民意、走访帮扶等。

2018年以来,走马镇积极探索创新“民情茶馆”建设,将茶馆作为方便党群互动交流的新平台,通过发放资料、悬挂横幅、故事宣讲等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类惠民政策,累计开展大型宣传活动25次,举办廉政教育等故事会21场,发放资料80000余份。

市民向“民情茶馆”意见箱投递意见

“我们利用群众“赶场天”的便利条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现场办公”,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高新区信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外,他们还开设民情茶馆意见收集箱,把“发言席”留给群众,汇集民意、集中民智,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有效保证了上情下达,助力构建基层自治体系。

清茶为媒,以故事为引,走马古镇民情茶馆已经落地有8年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着力把民情茶馆打造成解决民生问题的“便利店”,在化解问题过程中,换位思考、零距离交流、巧用方法进行疏导解释,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喻言

原标题:重庆高新区“民情茶馆” 聊的不仅有家长里短 还让民生“疙瘩”个个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