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品市场每年有6万吨缺口 将打造百亿级生态渔产业链

03.07.2015  11:33
      华龙网7月2日19时05分讯(记者 张畅)长江、嘉陵江环抱,拥有无数湖泊的重庆,淡水水产品居然不能满足市民所需。记者今(2)日从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了解到,我市将大力发展生态渔产业链,力争2020年,渔业经济全产业链总产值21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现状:淡水水产品6万吨缺口待填补

  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吴纯介绍,重庆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800万亩,适合渔业发展面积370万亩,但目前只用到适合发展水域的54%。

  依水而生的重庆人爱吃鱼,市农委数据显示,重庆人年均水产品消费量20公斤,可自给能力仅为14.7公斤。

  从交易总量上看,我市水产品的市场年交易量60万吨左右,其中淡水水产品50万吨,而我市目前淡水水产品年产量44万吨,有6万吨左右的缺口有待填补。“重庆渔业产能不足,西部地区排名都只能居中。”吴纯说。

  目标:2020年渔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

  重庆不缺水,不缺消费能力。生态渔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重庆市政府深入调研后,明确提出,生态渔和柑橘、草食畜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一起,打造成七个“百亿级”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每个产业综合产值都过百亿,七大重点产业综合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

  其中,生态渔产业链计划到2020年,实现水产品产量60万吨,渔业经济全产业链总产值21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举措:主推八大模式发展生态渔产业链

  具体怎样发展重庆潜在的生态渔产业链,且听吴纯的介绍。

  措施一:池塘环保健康养殖模式

  池塘也将推行“互联网+”。吴纯说,我市将深入开展老旧池塘改造,用工业化、信息化技术成果推动我市高效生态渔业转型升级。

  此外,还将利用荒地、半荒地、滩涂地、低产地等闲置资源,集中成片的建设规模化生态渔业基地,打造现代渔业园区。

  措施二: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模式

  重庆市民喜爱的藤菜、丝瓜属于喜水植物,水面长蔬菜,水下有鱼儿戏水。今后我市将通过在老旧鱼塘水面种植蔬菜、浆果等喜水植物,吸收水中的富余营养物质,形成农作物与水生动物间相互共生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吴纯介绍,目前我市已推广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模式4万多亩。

  措施三:大水面增殖放流模式

  据悉,近10年来,我市每年增值放流水生生物5000万尾左右。今后,除了继续在长江、嘉陵江等主要河流实施大规模增殖放流外,还将在长寿湖、江口等水库同步开展此活动。

  今明两年,我市将殖放流至少1.3亿尾。

  措施四:三峡库湾水域牧场模式

  增殖放流主要是政府行为。此举则主要靠企业。

  鼓励企业在三峡库区库湾库叉等宜渔水域建生态渔场,提升“三峡渔”这一品牌的份量和形象,使其成为全国著名品牌。

  措施五:稻鱼同田稳粮增收模式

  “此模式既可减少水稻病虫害,又可有效利用稻田水域生产优质生态的水产品。”吴纯说,今后将建立“稻(藕、蒓)鱼(鳅、蛙、虾、蟹等)”示范基地。实现大范围粮增产、渔增效、人增收的局面。

  措施六:名优冷水鱼流水养殖模式

  今后你餐桌上的三文鱼可能就是本地产的,价优更新鲜。吴纯说,以鲑鳟类、鲟鱼类等为代表的国际化名优冷水鱼适合在我市山区养殖。

  今后,我市将发挥后发优势,提高鲑鳟类、鲟鱼类等冷水鱼类产业发展水平,注重冷藏加工,完善产业链,培育“重庆产”冷水鱼知名名牌。

  措施七:特色土著鱼保护开发模式

  一斤大鲵(俗称娃娃鱼)市场价在百元每斤左右,而提取大鲵的胶原蛋白做成化妆品,其市场价值至少翻三番。

  我市将建设大鲵(俗称娃娃鱼)等特色土著鱼的驯养繁殖、深度加工、前沿产品开发等产业链条,实现保种与增收的有机统一。并以大鲵为突破口,带动其他特有土著鱼产业集群开发。

  措施八:观赏休闲渔产业化模式

  “此模式属于精神层面。”吴纯说,我市将以市场为导向,打造观赏休闲渔业园区和观赏鱼租赁摆设产业,促进传统渔业向观光、休闲、旅游、养心、餐饮、渔文化传承等方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渔业的综合产能。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