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打铜街:抗战时期中国的华尔街

16.05.2017  08:31

两江影视城:打铜街。

原重庆打铜街交通银行旧址。 

位于重庆繁华闹市的打铜街,初听其名,似乎与繁华二字并不沾边。其实不然,短短几百米的打铜街,曾是连接重庆上下半城的要道,早年众银行入驻,盛极一时,素有抗战时期“中国的华尔街”之称。

曾比解放碑还有名气

清代,重庆城的铜匠们带着铸铜工具,三三两两来到这里,打铜街由此叫响。最辉煌的时候,街道两旁铜器店不下百家,昼夜可闻打铜声。

当年的打铜街,远比现在的解放碑还有名气。这条街连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直通码头。进出城的货物,都通过打铜街周转。

打铜街车来货往,繁华一时,当年的铜匠慢慢退出这条街区,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世界大银行入驻。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多是金融精英。

这条街最早安路灯

据《重庆市市中区志》记载,重庆在有电力照明之前,使用植物油灯,夜间行路用灯笼、火把、纤藤竿、松节棒,城市街坊挂“号灯”,官邸豪门挂“宫灯”,来去行人借光照路。

1921年,重庆商务督办公署委托烛川电灯公司,在打铜街、陕西街、小什字等主要街道安装路灯百余盏,这是重庆最早的路灯。

当年,路灯并非固定在灯杆上,风一吹前后摇摆,而打铜街又是繁华闹市,晚上出来逛街的市民较多,幽默的重庆人就将晚上出来闲逛称为“灯儿晃”,后来这个词在川渝一带叫开了。

曾是中国的华尔街

抗战时期,打铜街及附近街区,集中了交通银行重庆分行、川康银行总部、美丰银行总部、中国银行总部,聚兴诚银行总部、川盐银行、和成银行等,因此,打铜街又被誉为“抗战时期中国的华尔街”。

1938年,中央银行随国民政府迁至重庆,主要职能是发行钞券、代理国库收支等,银行的金条以及一些核心资料等重要物品都藏身打铜街的地下金库内。如今,其旧址作为市商委招待所使用。

中央银行旧址斜对面,便是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抗战期间,分三路转移故宫文物,数量最大的一批文物(约9000箱),迁移至重庆后就存放在川康平民商业银行二楼仓库。

时至今日,打铜街依然是繁华之地,连接解放碑和朝天门,比往昔更加现代化。如果想一睹当年陪都时期的打铜街,不妨去两江新区国际影视城看看,那里忠实地保留下了当年的风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杨新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