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典雅得如同王家卫的镜像,重庆这条街必须去

04.05.2017  12:02

如果在重庆做一个问卷调查——山城最美的街道是哪一条,我想,中山四路的票数一定能进入前三甲。

以孙中山先生名字来命名的道路,在全国各大城市比比皆是,但是位于重庆的这条大道却很特别。

它不仅是重庆政府的所在地,也是一条重庆近现代人文历史长廊。

当你沿着中山四路缓缓前行,无数历史遗迹也就变得触手可及,从桂园到特园,从周公馆到戴公馆,那些老故事似潮水般涌来。

但是,纵然你一路追寻、倾心回忆,它总还藏了一部分秘密,让你不得不一去再去……

这个五一,阳光正好,别再错过了。

典雅得如同王家卫的镜像

从上清寺转盘下车,徒步进入中山四路,看着绿树掩映的青砖灰瓦、弯曲的拱门以及欧式街灯,心倏然转静。

道路旁店铺的招牌风格统一、规范而整洁,透出雅致朴实的韵味。

从2008年开始,重庆市政府便着力进行主干道综合环境整治工程,中山四路无疑是市区所有改头换面的街道中最典型的一条,也是最成功的一条。

by: 重庆火锅823

改造后的中山四路,临街建筑外立面为灰色,辅之以大块的青石仿古面砖勾勒墙角,整个街区的建筑色彩层次分明,显得朴素而清雅。过去坑洼不平的人行路面,如今也已因为重新铺设了透水砖而变得平整、安全和舒适。

作为历史街区,中山四路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诸多重要文物,也是中国抗战文物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重庆人珍视历史,故而在改造恢复街区时,除了完整地保留文物遗迹的历史面貌外,还结合了地域建设的特点,将沿街的众多建筑改为青砖带瓦、拱窗拱廊的中西合璧风格。而这一风格,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条街道的原始风貌。

重庆人“修新如旧”的人文观念,让中山四路上所有被改造的历史建筑和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更加和谐,给人以整齐、古朴、大气的美感。

走入桂园,来到当初毛泽东和蒋介石签订《双十协定》的房间,屋中的摆设陈列如旧,即使是桂园这样一个典型的具有西式风格的公馆性建筑,重庆人在修复时也按照它们本身的风格进行打造。

而进入戴公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墙面、屋顶、地面、勒脚、壁炉,都做了加固和防风化处理,以求对屋中原有的元素尽全力保留。

若走入周公馆,你还会看见天井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各色花儿朵儿在绵绵不绝的雨丝中幽然绽放,别有一番景致。

据说周公馆的天井里有一条秘道,可以一直通向防空洞直达嘉陵江边。若你到了周公馆,别忘了找找看,秘道究竟藏于何处。

当你穿过一座座具有抗战时期建筑风格的历史遗迹时,会同时领略鸟鸣幽林的自然景致。走累了,便可寻一处小店坐下,自品一丝闹市之中的空山雅趣,读一段70年前的陪都传奇。

或许还会遇见一个练嗓的老人家,正咿咿呀呀唱着川剧。恍然间,便觉人生如戏,而这座城市的人生,更如川剧名段一般拥有绝代风华。

36号,最传奇的门牌号

中山四路36号,现在是重庆市委大院所在地。

熟悉重庆历史的人都知道,36号不止是门牌号那么简单,它还是中山四路这条人文大道的暴风眼,是重庆历史镜像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道光芒。

中山四路36号,记录着重庆一个时代的风云。

1891年,重庆开埠,法国天主教和基督教卫理公会美籍牧师锐璞陆续在中山四路36号一带购置房地产,修建了真原堂等建筑。

随着20世纪20年代后期重庆新市区的建设和扩展,这里陆续兴建了高级公馆、住宅和别墅,逐步形成了德安里和大溪别墅区。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36号成为蒋介石、宋美龄、李宗仁等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官邸。

李宗仁公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中山四路36号

原为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在陪都重庆的官邸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36号的2号楼和7号楼就是这一著名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旧址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在此宴请过毛泽东

2号楼原为德安里103号,1936年由富商丁次鹤委托华西兴业公司建筑部设计建造,是蒋介石在市区的唯一一处官邸。重庆谈判期间,这里是国共双方代表的主要谈判地点,正式谈判阶段的首轮8次谈判,就在这里举行。

蒋介石抗日期间主要住处

当年,毛泽东与赫尔利出席蒋介石的午餐,餐后,他们与作陪的张群、吴国桢、蒋经国等人步出2号楼,在门口台阶前站定,由美国《生活》杂志的记者拍摄合影,留下了毛蒋两人唯一的也是最具政治象征意义的一次正式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2号楼在抗战期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征用给宋美龄使用,故而它还有一个别称——“美龄楼”。

宋美龄抗战居渝期间,积极推行新生活运动,组织收容难童和救济妇女工作,并经常向国际社会发表演说,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暴行。2号楼作为宋美龄的居所,也就成为蒋宋夫妇经常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特使温德尔•威尔基访华期间,蒋氏夫妇就曾在这里与威尔基见面。2007年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传入中国的两张威尔基访渝的照片里,其中一张即是在这里所摄。

今天,站在2号楼下面的院子里,还能看见那株枝繁叶茂的大橡树——这株大橡树,正是由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当年亲手所植。

蒋介石官邸旧居(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 重庆市委大院内)

1949年重庆解放后,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36号,邓小平、刘伯承同住2号楼。

根据历史记载,刚进城时由于房子紧张,刘、邓就起带头作用,两家人在2号楼挤着住,刘伯承住二楼,邓小平住一楼,既是住家地,又是办公地。

同住一段时间后,刘伯承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邓小平是副主席,来请示汇报工作的人多,不方便工作,也确实太挤,两家就分开住了。

在2号楼里,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了成都战役、西昌战役,云南和西康的和平解放,直到1950年2月,两人才相继搬离。

此后,在2号楼里居住的人则是传奇元帅贺龙。

刘伯承元帅为人民小学命名并题写校训

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女士任首任校长

贺龙元帅任首任董事长

中山四路的遗址遗迹,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进程,与遗址有关的不少人物和事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彻底地重现抗战时期的重庆风貌,中山四路沿街的普通房屋也全部改造成与桂园、周公馆、戴公馆、曾家岩50号等建筑相似的风格。

此外,重庆人除了对道路本身的打造,在上清寺及周边,也以青灰为主色调,以米色、驼色为轮廓点缀,通过坡屋顶、弯曲拱门、华丽灯饰等,形成颇具重庆风格的“抗战文化一条街”。

而今,当你走在中山四路的树荫下,欣赏着灰色古朴的砖墙、若隐若现的百叶窗、爬满青藤的阳台、活灵活现的浮雕,一切仿佛穿越历史,置身于陪都的风云变幻中。

这里是外地人了解重庆历史的生动镜像,也是重庆人了解家乡历史的情感纽带。它是这座城市永远不会褪色的回忆,因为沉淀得如此厚重,所以美得久远,美得绝代。

原标题:典雅得如同王家卫的镜像,重庆这条美的不可方物的街道值得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