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抗战时期使领馆风云:那时候的渝中半岛,就是世界的中心

06.05.2017  17:02

将时光倒退至抗战时期,几乎所有的世界强国都在重庆设过使领馆——其中,渝中半岛成为了众多使领馆的首选之地。一点不夸张地说,曾经的渝中半岛,就是世界的中心!

在这些使领馆中,每天都演绎着风云际会。如今,存放在岁月深处的这些使领馆,尽管略显苍老,但它们存在的意义依然光艳,走近它们,依然可以触碰到一场场暗战的惊心动魄。

1

苏联大使馆:驻渝规模最大的使领馆

1938年1月19日,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奥莱斯基等由汉口乘机抵达重庆,并于1月23日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递国书,苏联成为第一个将大使馆迁驻重庆的国家——选址就在如今的渝中区枇杷山重庆市人民医院(原第三人民医院)。

这是一座与周边房屋格格不入的欧洲古堡式建筑,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仍不失为一座艺术与品质俱佳的建筑杰作。这栋四楼一底的欧式洋楼建于1936年,为原川军师长曾子唯斥巨资修建的私人公馆,在上世纪30年代的重庆可以称得上是鹤立鸡群。

1938年1月,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奥莱斯基乘机来到重庆,国民政府对苏联大使馆迁驻重庆极为重视,斥资收购曾公馆,作为苏联大使馆新址。这处使馆是抗战期间各国驻渝使馆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其规模甚至比原来的南京苏联使馆的还大,这在一切从简的战时重庆,极其罕见。然而结合抗战初期中国政府的处境,这一切并不难理解。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由于此时的欧美主要国家对日本采取了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中国虽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道义支持,但实际获得的军事与物质援助却少得可怜。而此时的苏联由于害怕日本快速占领中国后转而进攻自己的国土,开始不遗余力的援助中国。

就在“七·七”事变后的一个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根据这个条约,1938年3月,也就是新任苏联驻华大使到达重庆的两个月后,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长期贷款5000万美元。7月,苏联又拨付了第二笔5000万美元的贷款。中国利用这些贷款,向苏联以低于市价20%的价格购入大批武器装备,所购武器足以装备20个师,大大缩小了中国军队与日军在装备上的差距,也进而击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1939年6月13日,中苏再次签订了1.5亿贷款条约。一年后苏联另外提供5000万美元。截止1941年,苏联提供给中国的援助与贷款总计有3亿美元,是英美两国之和的4.5倍。连一贯亲美的宋美龄也公开承认:“中国抗战三年来得自苏联之物资援助,实较自英美方面获得之总和多至数倍之多。”这批援助对于抗战初期中国,实乃雪中送炭的帮助。

2

英国领事馆:重庆第一座外国领事馆

1891年4月1日,英国驻渝总领事馆在渝中区民生路(今重庆JW万豪酒店附近)正式建立,重庆迎来了第一座外国领事馆。

1900年,英国领事馆迁移至渝中区七星岗领事巷的新址。这座位于今领事巷14号的建筑,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正立面连续的拱形回廊延续了英国在远东殖民地建筑的一贯风格。这种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殖民主义风格建筑,有着堡垒式的造型,通风庇荫的回廊。就是这样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楼,从1900年建成,到1939年日机轰炸被迫搬迁至南山,总共使用了近40年,迎接了前后34位英国总领事,成为了重庆近代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领事馆。

鲜为人知的是,英国领事馆也是当年英国大使馆的临时驻地。随着抗战的爆发,重庆成为整个远东反法西斯战场的指挥中心,各国大使馆纷纷迁驻进重庆,其中便包括英国大使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英国大使馆只能临时设在领事馆内,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阿希尔德·卡尔爵士也飞抵重庆。

在那场战争中,英国领事馆可谓是损失最惨重的驻渝使领馆,遭遇了日机10多次的反复轰炸,其房屋、财物毁损惨重,先后有5名工作人员被炸伤,20余名中国雇员受伤。

3

美国大使馆:先后迎来三位驻华大使

早在1896年,美国便在重庆设立了领事馆。1938年,已经在中国任大使近10年的詹森率海军武官等由汉口乘轮船抵渝,入驻两浮支路(今渝中区两路口至浮图关)的美国大使馆。这是一栋典型的罗马复兴风格建筑,入口处三根高大的罗马柱支撑起三角形山花,高大的内部空间被分为上下两层。

随着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合作的不断深入,美国大使馆的人员也从最初的9人,增长到最高时的 32人。而在整个抗战时期,重庆共迎接了三位美国驻华大使,除了连续任职12年的詹森,后两任驻华大使,几乎成为了蒋介石与驻华美军总司令间的调停人。

1941年,几乎是史迪威到任的同时,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高思来到重庆。高思在重庆的三年,一直忙于缓和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到1944年底,随着史迪威的离任,高思被曾任陆军部长的赫尔利取代。

与深谙中国国情的高思不同的是,赫尔利是一个爱出风头,却对中国一无所知的政客。起初,赫尔利天真的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国共间数十年的矛盾,于是积极奔走于延安与重庆间。但很快他就明白了国共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远不是他一个外国人能够左右的。于是,他很快又将矛头对准共产党,站出来公开反共。赫尔利的一系列举动让希望战后中国能够和平建国的美国政府极为恼火,以至于在密苏里舰上日本签署投降书后的20天,美国政府就迫不及待地撤换了这位爱出风头的大使。

可惜的是,位于渝中区两浮支路的美国大使馆,在城市建设中已经消失,这座曾经是重庆少有的古典复兴式建筑,也和几位美国驻华大使的故事一样,被装进了历史里。

还有这些外国机构曾经进驻渝中半岛

1

澳大利亚大使馆

位于渝中区鹅岭公园内。抗战时期,澳大利亚大使馆随国民政府西迁设驻于此。该大使馆有建筑两栋:办公楼为主体建筑,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二层小楼,折衷主义风格,面阔18.6米,进深15米,通高13米;另一栋为小青瓦悬山顶平房,长7.2米,宽5.2米。使馆四周以围墙围合,上开有巴洛克风格石砌拱门。

2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位于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1919年4月1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成立,于1940年转移至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先后在重庆杨柳街、石板街、吴师爷巷办公,最后迁至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旧址原有建筑五栋,现存建筑四栋,皆为砖木混合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五栋建筑依形就势,沿阶梯两侧分布。一号楼为庶务局、警卫队、宣传部的办公室;二号楼为军务部、文化部、宣传部长室。

3

丹麦公使馆

位于渝中区鹅岭公园内。该旧址建于抗战初期,现仅存一栋平房。现存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折衷主义风格,面阔14.7米,进深7.5米,通高7米外侧设有檐廊。

4

德国领事馆

位于渝中区和平路。1904年,设在重庆城内五福宫的德国驻渝领事馆正式开馆。旧址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二层小楼,殖民主义建筑风格。悬山顶,设有阁楼。正立面设外廊,第一层外廊为连券式,第二层外廊为简洁柱式,有栏杆;正立面墙间开竖向大面积简洁玻璃门窗。一楼一底,每层7开间,进深10.75米,面阔22.7米,建筑面积438平方米,占地面积219平方米。

5

土耳其公使馆

位于渝中区鹅岭公园内。该使馆建于抗战初期,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平房,坐北朝南,折衷主义风格,面阔18.8米,进深7.2米,建筑面积134.5平方米。

来源:渝中最重庆

原标题:抗战时期使领馆风云:那时候的渝中半岛,就是世界的中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