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抗战时 那些在重庆为民族而战的兵工专家

28.06.2017  14:36

抗战八年,云集重庆的兵工专家群星璀璨,均有海洋背景,如第2厂厂长熊梦莘,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第10厂厂长庄权,毕业于德国撒克逊工业大学;第28厂厂长周志宏,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第29厂厂长杨继曾,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这些学子毅然放弃海外优渥生活,坚决回到苦难中的祖国为民族而战!

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

这是当年兵工署第21厂( 长安厂 )厂歌的开头。在民族危亡之际,这激越的歌声凝聚成全厂的万众一心。厂歌由时任厂长李承干出面,聘请郭沫若作词、贺绿汀谱曲。这在重庆兵工系统尚属唯一。

郭、贺能给21厂面子,盖缘敬重李承干——这个倔强的湖南人,是中国兵工界的骄傲。李曾两次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17年进金陵兵工局(厂),前后服务30年,先后主持研制马克沁重机枪、82迫击炮、捷克轻机枪、120迫击炮、2.36火箭筒及中正式步枪,这些精良武器享誉中国军界,他亦9次获政府嘉奖。

李承干

1937年11月16日,金陵厂接西迁命令。厂长李承干冷静应对,组织员工争分夺秒,仅用16个昼夜就将4300吨机器设备装箱、编号运出南京。西迁途中,上有日机轰炸,下有激流险滩,装船卸船全靠人工用滚木、扁担和绳索。李承干身先士卒,带领属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重庆江北刘家台,仅用了三个月,就将数百台机器安装完毕。1938年3月1日,工厂复产。

抗战时期的第二十一兵工厂炮弹厂工房,主要生产迫击炮。

金陵厂迁渝后改番号为21厂。工厂在李承干主持下,规模不断扩大,鼎盛时达1.5万人,成为全国最大兵工厂,生产的械弹占全国总量50%,抗战后期每月产量即可装备一个师。

金陵兵工厂生产的马克沁的顶上都带有“”字标示

1947年,李因与当局政见不和,遂辞职。他平素清廉,离职时随身仅带几个装衣物书籍的肥皂箱。今天,长安厂的老兵工说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能干,好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兵工学会秘书长时的俞濯之先生

李承干的继任者俞濯之,30年代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学成后婉拒英方优厚待遇回国。俞对21厂的最大贡献是1949年11月重庆天亮前,组织工人护厂队,将当局准备炸厂的数十吨美制TNT投入嘉陵江中,保住了这座中国最早的兵工厂。可以说,无当年前辈的舍命,则无今日“长安”!

今天,人们一提到上海男人,就会联想到精致、精细或矜持等词汇。但在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上海男人亦粗犷硬朗。第50厂( 望江厂 )厂长 江杓 即上海人,“五四”时任上海学联评议员,曾在街头激昂演并与巡捕斗法,后赴德国留学,获德方颁发的特证工程师。西迁重庆时,江杓刚40岁,头发就白了。为造炮,他每夜骑脚踏车到车间巡查,见谁不认真干活,抬手就打——战时军情紧急,谁还有耐心给你讲道理?打了再说!江杓,端是一条硬汉。

第20厂( 长江厂 )厂长 陈哲生 则性格温和。他生于浙江新昌,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与赵世炎、周恩来同学。与前者热衷探索社会改造不同,陈更笃信实业救国,获博士学位后他选择回国。陈到重庆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外援断绝,前方每月却要消耗子弹上千万发,怎么办?一贯温和的陈哲生终于发飙:“战场上,决不能因弹尽药绝而不战自溃!”他发动全厂数千员工苦干,分三班轮转,人歇机器不歇,每月产量达到900万发。抗战期间20厂共生产子弹5.7亿发,陈哲生贡献最大。他后来定居加拿大,有一年,长江厂将厂志辗转送到他手里,90多岁的老先生看后热泪长流:“没想到,你们还没忘记我啊!

来源:渝商杂志 张 卫

原标题:厂长们,好儿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来吧,上游新闻请你报料!
新鲜事、开心事、稀奇事、不平事、感人事、烦心事、突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