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打铜街竟然是“灯儿晃”的发源地,朱自清都惊到了

24.04.2019  10:56

灯儿晃”一词,是地道的重庆方言,通常表示某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另外还有隐含的负面意思。而关于它的来源,就要提到重庆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打铜街。

重庆打铜街,位于小什字和东水门码头之间。旧时候,街道的命名往往依据所经营的行业而来,打铜街也不例外。因为重庆城里的铜匠工人都聚集于此,整条街遍布打铜铺,所以自然就被命名为打铜街。

因为是连接重庆上、下半城的通道,所以打铜街成为了重庆城非常繁华的一个街区。在当时,距离打铜街不远处的解放碑(原名都邮街)远不如这里热闹。

因为分布着众多的打铜铺,所以这里昼夜都能够听到工人们打铜的声响。而且,因为打铜铺里的炉火一直不灭,异常温暖,这里也成为了许多无家可归之人的临时居所。

而重庆方言中的“灯儿晃”一词,正是源于打铜街。1921年,重庆开始在几条主要的城市街道中铺设路灯,其中就包括了打铜街。

根据民间口口相传,在当时铺设路灯之后,打铜街上灯火通明,大家这才有了可以在夜晚闲逛的条件。由于采用了明线牵引的方式,各个路灯会在风中不断摇摆。同时,因为只有闹市街区才会有路灯,因此,重庆人把这种夜晚出来闲逛的行为称为“灯儿晃”。

大家熟悉的散文家和诗人朱自清,在重庆停留之时,就曾到访过打铜街,并且还在自己的散文中有相应的描写:

从这段描写来看,朱自清的确是被打铜街给惊到了。因为重庆地势起伏多变,而打铜街又连接着上、下半城,所以这里的坡度比较大,对于不熟悉重庆地形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惊险的体验。

重庆打铜街还有着另外一个称号,那就是战时中国的“华尔街”。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打铜街一代就汇集了多家银行机构,而在抗战爆发之后,重庆成为陪都,战时首都,很多重要的金融机构都迁移到重庆。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在内都开始在打铜街及其周边办公。

后来,更多不同的文化涌入重庆,同时也涌入了打铜街。特别是各种舞厅都先后在这里建成,一时之间,风光无限,而这里也就被誉为战时中国的“华尔街”。

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今的打铜街,已经变得如普通街道一般。在这里,依然能够见到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包括交通银行旧址、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中央银行旧址等。也有部分其他的现代金融机构入驻,延续这里金融中心的传统。

与打铜相邻的陕西路,因为聚集了众多的批发市场,一直人头攒动,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再向上走,如今的解放碑已经成为重庆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而只有打铜街,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依然坚守在这里,默默地连接着上、下半城,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

打铜街里已经不再打铜,筷子街里售卖筷子也不是主要的营生,大家也忘了磁器口原来主营瓷器。这些充满历史味道的名称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名称,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

原标题:重庆的打铜街,“灯儿晃”的发源地,朱自清都说惊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