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重庆的轨道交通梦59年前就已萌芽

29.09.2019  17:32

这几天,国庆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在重庆轨道交通车站,飘扬的国旗为站厅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作为重庆公共交通的代表,轨道交通对于不少人来说,除了是交通工具,还是一道道穿梭于楼宇之间的旅游风景线。

为了山城有坦途,重庆在上世纪60年代便有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思路。几代轨道人将此作为自己的使命,一直努力甘做轨道螺丝钉,重庆轨道交通事业因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1960年筑梦,1988年起步

重庆,一座山水之城,两江环绕,依山傍水,却因道路狭窄、弯多、坡陡,在以前被深深打上了交通不便的标签。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制约着重庆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重庆人必须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怎么干?回头一看,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1960年,《重庆市城市初步规划(1960-1980年)》提出,建设总长约100千米、“直通与环状”线网布局的“地下快速铁道线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思路。改革开放后,重庆经济迅猛发展,改变交通状况的任务再次推到了突出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庆市在对地下人防工程进行改造时,提出按照轨道交通标准进行设计,由此,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开始正式起步。

1983年,《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年)》提出建设“地下铁道”,由朝天门至杨家坪,全长约12.2千米,如今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走向与该线路基本一致。

1988年,重庆市政府宣布将建设市中区到新山村的轨道交通路线,并组建重庆市轨道交通路线规划与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组。重庆市公用事业设计研究所开始先行对轨道交通进行调研、规划把脉,为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首条线路选定单轨

在重庆这座地形复杂的城市修建轨道交通,不仅要入地,还要建高架桥,过江,而建设成本比其他城市高出不少。有的专家直言,重庆的特殊地形建任何一种轨道交通都很困难。专家泼来的冷水,并没有浇灭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者的热情与执着。

专家们在调研中发现,已在德国和日本成功运营的跨座式单轨是最合适在重庆大力发展的交通制式。跨座式单轨交通,具有噪声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造价较低、工期短等优势,正好适合重庆山多坡陡、人口密集及发展旅游经济的特点。

国内外专家踏遍了巴山渝水,反复勘探线路,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估,确定了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高架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

1992年,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成立,至此重庆轨道交通调研、规划、筹备工作全面启动。为了初心与使命,重庆轨道人一直刻苦攻关,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开展有关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项目规划、研究、筹资、建设方案策划等工作,为此,得到了市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通车里程明年超450公里

2000年12月,被列为国家西部开发十大重点工程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较场口-大堰村)正式开工。

2004年11月6日,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大坪至动物园段开始观光运行,这是中国西部地区开通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也是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此后,重庆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建设不断捷报频传,轨道交通线路由线逐渐连成网。

截至2019年7月,重庆轨道集团共计开通了1、2、3、4、5、6、10、环线共8条线路,运营里程达313公里,覆盖主城9区,通达各大商圈,接驳机场、火车站、公交枢纽等大型客流集散地,重庆轨道交通成为市民出行最青睐的交通方式之一。

如今,重庆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创立了世界唯一的单轨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完整的逾百亿元级的单轨产业链条;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是目前世界上运输效率最高、单线运营里程最长、地形条件最复杂的跨座式单轨线路;凝聚轨道交通建设者智慧的2号线李子坝站,“穿楼而过”在全世界闻名……

此外,重庆将提速建设轨道交通二期、三期在建项目,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四期项目,制定了“2020年通车里程超过450公里,2022年实现运营和在建里程‘850+’”的目标,努力构建重庆全域“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