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重庆造”定制皮鞋38888元 重庆皮鞋业这样转型

10.12.2015  10:53

  科而士员工在做定制鞋子 受访者供图

  一双本土皮鞋卖到38888元!近日,这则消息让重庆制鞋行业不少人惊讶。

  这是本土男鞋品牌——科而士正式试水高端定制业务结出的果实。最近卖出的一双38888元皮鞋,也成为重庆“鞋王”。

  作为上世纪90年代五大制鞋基地之一,皮鞋制造曾是重庆一张闪亮名片。然而,受成本上升、品牌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曾占据重庆商场60%左右份额的本土品牌,如今所占份额不足5%,仅几个品牌在苦苦支撑。

  巨大的落差让重庆鞋企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而科而士的高端定制,只是本土鞋企寻求突破的一个选择。

  试水定制 一双鞋卖到38888元

  皮料、款式、风格,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挑选,还可提供上门量脚等服务……近日,重庆本土鞋企正式启动定制服务。

  科而士鞋业总经理梁光勇介绍,去年,科而士开始试推定制服务,包括推出特殊脚型的产品及高端定制,产品价格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如今,3000多元、6000多元的产品销售都不错,上月就在内江专卖店卖出一双38888元的定制皮鞋。该皮鞋采用野生大鳄鱼皮、由技师全手工制作而成。一年时间来,定制业务销售额已达500万元,占整个销售额两成左右。

  “如今重庆鞋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做到差异化、精致化。”梁光勇说,他们2009年开始做电商,想通过收集大数据,针对主城、区县等不同市场,推出最适合该区域风格、价位的产品。同时,通过推大众定制服务,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同时,科而士正在测试定制APP,还未正式上线即接到近百双鞋的订单。梁光勇介绍,定制APP上线后,消费者只要安装APP,即可按APP指导自行量脚,然后输入脚型、尺寸、需求等内容,就可定制。

  发力电商

  细分市场做大规模

  忙着寻找出路的不只是科而士,梦柯达、明月等本土鞋企都在忙着转型。

  梦柯达鞋业公司董事长唐庆介绍,梦柯达计划投入500万元,用三年时间跻身“重庆十大电商”之列。如今,梦柯达已有电商团队,并在天猫及京东商城开设店铺,还有1万多平方米的物流基地。下一步,将开设线下体验店,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

  与科而士、梦柯达不同,明月皮鞋转型则在走专业化、细分市场的路。

  重庆明月皮鞋厂董事长周大江说,为了在市场上站住脚,明月主要推出了运动休闲、医护、宾馆酒店职业鞋三大系列产品。其中,护士鞋已占总销量的60%左右。为做大销量,下一步也将发展电子商务。

  调查

  市场从60%降至5% 本土品牌集体沦落

  鞋企转型背后,是重庆鞋业集体陷入困境。

  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在重庆一线商场的专柜,仅有科而士、梦柯达和载君舟三家本土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不足5%。而在鼎盛时期,重庆商场内,本土品牌曾经占到60%左右的份额。

  “现在说起明月皮鞋、跋加等,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周大江介绍,而上世纪70年代,明月皮鞋不仅畅销全国各地,在全国零售店及专柜达50多家,产品还远销欧洲和东南亚地区。

  “在上世纪90年代,无论做什么款式都好卖,重庆不少品牌都在全国开店。”梁光勇也表示,南岸、万州、璧山等地曾聚集几千家鞋厂,科而士就曾在全国26个省市布局门店。

  2000年后,随着全国一些品牌崛起,市场竞争加剧。重庆皮鞋逐渐缩减市场,甚至退出商场。

  “2000年前,我们曾在沙坪坝一家商场拿到一个铺位,当时销量比预计增加40%,但当时一个外来品牌点名要该位置,商场就将我们的位置调整至边角。”周大江介绍,后来生意做不走,就只有退出了。

  据了解,在1998年的重庆首届服装节上,曾评出科而士、竞博、明月、梦柯达、双陵、跋加、女兆、美蒂、克莱蒙、富士达、雅兰、玉驰等12个重庆名牌鞋。但到如今,仍在生产的品牌不足一半。同时,生存下来的品牌市场大幅收缩,科而士、梦柯达、明月皮鞋等的店铺收缩到川渝地区。

  原因

  成本增加市场疲软 不少老板被迫转行

  为什么本土鞋企越来越难做?成本逐年上升被归为首因。

  梁光勇说,受环境保护、皮革限产等因素影响,如今做皮鞋的成本每年都上涨8%~10%,人工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而市场疲软、销售逐年下滑,自2010年起,国内皮鞋销售一直呈下滑趋势。到2014年,可以说进入了寒冬,皮鞋早已进入微利甚至无利时代。

  “尽管科而士目前在商场的销售额居男鞋品类前列,但也只能做到不亏钱。”梁光勇坦言,企业若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就难以生存。

  “鞋业下滑有多种原因。一是国外需求量减少,出口量下降。二是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利润微薄。”璧山鞋业协会秘书长廖宗政告诉记者,近两年来,鞋业总体趋势下行。截至2014年,璧山鞋业厂家共生产1.54亿双鞋,产值210亿元,预计今年会有一定下滑。

  在皮鞋领域打拼了30年的李昌江对此感触颇深。

  “我拿原材料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拿给专卖店却要卖了才能收到钱,资金压力不小。”李昌江介绍,一个50平方米的专卖店,房租每月就要2.5万元,加上两个员工工资,本来毛利就只有35%,“成本要占毛利的80%”。房租还在涨,越来越多专卖店感到生存不易。加上电商冲击,每年销售下滑两至三成已是常态。去年,他便逐渐放弃皮鞋产业转而开起了餐饮店。

  廖宗政介绍,目前,很多鞋业老板开始转做金融、建筑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其中不乏做了多年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的鞋业老板。

  出路

  研发创新追“潮流” 开辟细分市场

  重庆皮鞋品牌如何才能“擦亮”?

  在鞋服行业观察员马岗看来,如今外贸下滑严重,鞋企应在内销上多做渠道、自主品牌建设。同时,关注新兴消费渠道,比如电商、微商等。

  “最重要的是,鞋企要学会做产品分析,不应固步自封,要学会在某方面做出特色差异化,如款式设计、性价比等。甚至是细分品牌,比如专注某一类人群,这样才能在细分领域下分到新的蛋糕。”马岗说。

  “科而士还能坚持,主要靠的就是研发和品质。”梁光勇介绍,科而士每年投入数百万元,专门组建研发中心,还在广州成立研发办事处,这让科而士能跟上潮流趋势,加上完善的后期服务,如今科而士的老顾客占到40%以上。因此,重庆皮鞋要生存下去,研发仍然是最关键的。

  唐庆也说,老品牌有老品牌的优势,但光靠老品牌也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顺应市场、适时创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讲究款式,只要有双皮鞋穿就很时髦,那时也只是简单做产品。但到上世纪90年代,各种新颖的款式越来越多。而2000年后,除了讲究款式、质量,对舒适度等也越来越讲究,例如穿着舒适、透气等。2001年,梦柯达投入200万元在广州成立了研发中心,解决设计等问题,这对巩固市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廖宗政也表示,目前,璧山鞋业协会希望在新品研发、电商市场下工夫。璧山欲打造一条集销售生产、商贸旅游、研发设计为一体的鞋业产业链。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