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弃渣场变露营地 重庆石柱打造“优质生态产品”产业链

24.10.2017  12:02


G50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是人国西部地区首个高速公路五星级休闲露营地。摄影/章轲

10月19日,游客们在重庆市石柱县G50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里游玩。摄影/章轲

10月19日,重庆市石柱县G50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里的木屋套房。摄影/章轲

10月19日,游客们在参观位于重庆市石柱县的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大风堡景区玻璃廊桥。摄影/章轲


木屋、房车、钢架幻影球客房、集装箱房、北欧式膜结构帐篷、自行车道、休闲步道、景观栈道……

漫步在重庆市石柱县G50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的自驾营地,看着不远处云遮雾绕的青山和眼前绿茵茵的草地,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这里曾是一个面积160亩的弃渣场,如今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个集自驾车、房车、帐篷营地以及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露营地。自今年5月开园以来,每到周末都会有20多辆自驾车光顾。

石柱县林业局副局长岳良华告诉记者,这只是当地森林康养体验游的一个缩影。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石柱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观光游、休闲游、养生游,推出了一大批优质生态产品。

打造康养生态产品产业链

我们现在最缺的可能是生态产品。要补齐生态短板,就要树立发展生态产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曾表示,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

专家介绍,生态产品来自于自然生态系统,无论是原始的生态系统,还是经过人类改造后的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性、价值多维性、外部性、持续性等特征。

生态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可以直接被人类消费,也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生产生态友好型产品,间接实现生态价值。

石柱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发展以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运动健身、保健康复、医疗养老为重点的康养产业得天独厚。

岳良华介绍,近年来,石柱县主要打造的就是以“森林康养”为主线的生态产品产业链:

发展森林康养观光游。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高山、湖泊、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深度开发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等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已建成国家森林公园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正建设国家湿地公园1个,建成开放森林康养旅游景区12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

发展森林康养休闲游。以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建成黄水市级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先后荣获2014“美丽中国”十佳度假区和“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成功打造了“黄水人家”“森林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共发展“黄水人家”“森林人家”1090家,总床位数超过2.8万张,接待能力超过2万人。

发展森林康养体验游。包括山地森林生态游、森林休闲健身游、冰雪度假游、峡谷漂流等特色森林体验旅游,以及自驾露营、山地自行车、山地马拉松、森林越野、森林瑜伽、丛林探险等森林健身体验项目。

发展森林生态养生游。依托莼菜、山珍、森林食品、土家美食等绿色生态食材资源,建设康养美食名镇、名街、名店,打造一批森林美食产品。

岳良华告诉记者,在石柱县,森林康养产业与旅游、农业、商贸、体育、医疗等多产业有机融合,已初步形成了观养、动养、疗养、食养、住养、文养六大康养形态和全产业、全领域、全地域的大康养产业发展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石柱县森林康养旅游共接待游客546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7.3亿元,对财政贡献率达到11.5%。今年1至8月,全县接待森林康养游客520万人次,同比增长9.6%。

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蕴藏着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今年5月,石柱县县委书记蹇泽西在“中国·重庆石柱首届康养大会”上表示,康养产业将是继信息技术产业(IT产业)之后的“财富第五波”,石柱县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以“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疗养”六养为主题的康养产业,力争到2021年,建设全国著名全域康养胜地取得重大进展,打造全国休闲生态旅游新去处。康养经济总量占县域经济总量50%以上,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经营好山水,争当“绿富美

发展康养产业,林业必须先行。

石柱县林业局局长马世雄介绍,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目前,石柱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8%、林木覆盖率达到71.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大城市30倍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3%,县域水系水质全面达标,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水系达到一级饮用水源标准,森林、草场、溪流、湖泊、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组合较好,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居住养生。

蹇泽西表示,石柱县首先要在厚植绿色本底上下功夫,夯实康养发展之基。经营好山水,争当“绿富美”。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石柱县在森林生态产品保护责任体系上有自己的特色:

县政府成立县长任组长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并签订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书;核定各乡镇(街道)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营造林面积等主要目标,明确营林造林、抚育管护、执法监管等保证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全县逐级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形成了“层层抓落实、山山有人管、林林有人护”的格局。

此外,石柱县还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将森林资源管理纳入干部问责范畴。建立地方财政支持天保工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上级投入的各类资金按要求全额拨付到位,县级财政投入逐年稳步增加。

在石柱县黄水镇万胜坝村采访时,第一财经记者看到多名佩戴着“护林员”袖标的护林人员。

黄水镇副镇长成川介绍,当地按行政村和林区分布聘请管护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为护林员,签订管护承包合同,明确工作职责和管护区域,实行日巡山护林制度,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名生态护林员,每块天保林有1名天保护林员管护。

岳良华介绍,目前石柱县有天保护林员420人,生态护林员334人。

如果把森林生态产品比作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那么,这些护林员们就好比生态产品的制造者和守护者。

马世雄介绍,按照这一思路,石柱县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初步构建了以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花卉苗木和林下特色种养业为支柱的林业产业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石柱县有林业专业合作社14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林业龙头企业20家,林业大户500余户。通过土地入股、集中造林管护建立集体林场、民营林场和家庭林场20家。

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带农户”模式,石柱县的黄连、天麻、竹笋等林下种植和山羊、野鸡、中蜂等林下养殖发展迅猛,并带动了全县木材加工、林副产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等领域快速发展。2016年,石柱县林业一、二、三产业总产值实现35.01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680元。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经济,将绿水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成川告诉记者,近五年来,黄水镇退耕还林1487亩,带动每户增收1650元;发展林下种连4000余亩,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2017年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3亿元。

目前,健康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2016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接近3万亿元。”民革重庆市委主委王新强说,到2020年时,我国的康养市场将达到6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石柱县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抢占这6万亿市场的制高点。


链接: http://www.yicai.com/news/535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