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再生列车"开进重庆 破损车道魔术般变崭新路面

25.08.2015  10:05

八月二十三日,“地热再生列车”在绕城高速路上修补道路。记者 罗斌 摄

  一种高效环保且对道路通行影响小的维修技术在我市亮相。8月23日,一套长约80米、类似“小火车”的设备,亮相绕城高速歇马互通至青木关互通,它所经之处,前方龟裂、破损的路面,魔术般地变成了一条崭新的黑黝黝沥青车道!

  这套先进的路面“绿色养护”列车,是重庆高速集团从德国引进的,被业界称为“地热再生列车”。现已成为发达国家道路维修的主要手段,国内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已开始应用。

  传统公路维修采取“开膛破肚”,不仅维修时间长、造价高,还易造成道路拥堵,特别是会产生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地热再生列车技术实现就地加热、翻松、复拌、摊铺、整平等工艺为一体,形成流水化作业,可一次成型新路面。”重庆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郭小宏称,这种技术使原路面材料实现100%再利用。

  重庆高速集团通力公司总经理段小兵算了一笔账:以重庆高速公路里程3000公里、按10年一大修周期计算,采用这一维修技术,平均每年可减少旧废料弃渣约40万吨——这些弃渣若按1米厚堆放,将占地250亩。

    同时,运用新技术每年可减少自然资源开采约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5万吨。“新技术在原路面上同步加铺2厘米厚的新沥青层。通过加热技术,可以对原有路面及周边病害进行修复,能有效延长道路大修周期3到5年。”段小兵解释说。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地热再生列车”,由两台路面加热机、一台铣刨复拌机和三台压路机组成。加热机可将路面温度加热到130℃。铣刨复拌机对地面翻松的同时,搅拌好道路所需的沥青等材料并摊铺在路面。紧随其后的压路机,对沥青路面进行整平、压实。降温后,新路面就可行车。

    据介绍,该列车以每分钟1.5-5米的速度前行。正常情况下,一天可铺设1.5公里路面,工作效率是传统技术的3—4倍。不仅如此,该技术不需封路或中断交通。记者看到,现场施工路段实行的是半开放交通:一车道施工,而另一车道则正常通行。

    据了解,该技术除了将应用于我市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外,市市政委也与重庆高速集团达成初步意向,将该技术运用于市政道路维修。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