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五举措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与转型发展

19.05.2015  09:25
      近年来,重庆科技学院立足于学校内涵发展,创新机制体制,深化校企合作,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与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学校连续七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0%以上,近5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60余项,在校研究生研发的“3D打印抛光机”专利通过央视平台以200万元获成果转让,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报到率均保持在97%以上。
      一是需求导向,构建合作机制。 重庆科技学院始终以校企双方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寻找双方合作最大公约数,通过以需求促合作,建立起产教融合的导向机制。该校与重庆市科委、重钢集团联合成立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市安监局联合成立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和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垃圾焚烧高端集成装备的研发与创新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是双职双挂,共建推进机制。 近年来,重庆科技学院先后与中冶赛迪集团和中海油公司联合共建了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冶金装备实验室和海上油气开采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实施“双职双挂”,即双方人员互相挂职,通过行政职能履行,了解对方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技术职务,学习对方生产技术及科学研究情况,建立常态的工作交流制度,形成强有力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该校同中海油联合攻关的“海洋石油981”研究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有力提升了学校的科研能力。
      三是共建共管,搭建共享机制。 产教融合,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是动力和保证。该校同重庆市科委、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和美国卡万塔能源集团联合共建的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提需求、项目为牵引、研究院为载体、基地为依托、创新为目标”的合作运行模式,实行校企共建共管共享,重庆市科委给予指导和政策支持,学校提供研究院及其中试基地场地和研发人员,企业提供需求和资金,实现政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四是精准定位,创建发展机制。 产教融合,精准定位合作平台性质和功能是关键。重庆科技学院在同企业合作,共建科研和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时,与合作方多次协商,精准定位平台的性质和职能,既满足企业现实的利益需求,又充分依托学校的人才优势,紧密服务行业企业,打造国内一流的技术平台和服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五是合作育人,创新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是根本。重庆科技学院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五结合、五重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和“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双主体”:学校、企业“双主体”,校内校外“双导师”。“四结合”:教学研用有机结合。校企协作“六共同”:一是校企共同组织招生;二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共同组建导师队伍;四是共同实施教学;五是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六是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全过程:职业道德教育、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